-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验地转平衡于南海北部流场之适用性
檢驗地轉平衡於南海北部流場之適用性
陳奕光與陳先文
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
摘 要
本研究利用 年 月於南海北部所測之 與船載式 資料,運
2005 5 CTD ADCP
用熱力風關係檢驗地轉平衡於該區流場之適用性。結果顯示在大陸架區域,
地轉平衡大致成立,推算流場與實測流場的主要結構相符,但可能受到珠江
淡水入侵、底部摩擦效應甚至內波及渦漩的影響,於地轉效應相對不明顯的
區域,實測流場的變化就較難用地轉流場來表現。
前 言
在壓力梯度與柯氏力平衡時的海水定常流動,稱之為地轉流,在不考慮風力
與底層摩擦力的情形下,地轉效應中牽涉到的作用力,往往遠大於其他作用於海
洋環流的力,也使地轉流成為探討海洋環流時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海洋科學家利
用地轉方程推求海水流動由來已久(Wüst, 1924; Gill, 1982; Pond and Pickard,
1983) ,但是此方法一直都受到一個根本問題的影響,即其所推估之流場為相對
流場,需假設海洋中存在一個水平不動層(Level of No Motion, LNM) ,計算出相
對於此不動層的流場資訊。然而,這樣的假設往往得不到足夠的證據支持,因而
利用實測海流資料檢視地轉平衡之適用性已可見諸於許多文獻(Wüst, 1924;
Bryden, 1997; Hinrichsen and Lehmann, 1995) 。本研究即以南海北部大陸架區作為
研究區域,利用水文資料推估地轉流場,再將實測流速資料與地轉流場進行比
較,檢驗地轉平衡在此區域之適用性,並據以探討影響地轉平衡之可能因素。
資 料
本研究之資料取自海研二號研究船於 2005 年 5 月 18~19 日(CR1282 航次)
至南海北部探測所得,研究區域為橫切東沙島東北方之大陸架及其邊緣區域的測
線,如圖 1 所示,其中水文資料係使用 Seabird 公司生產之 SBE 9/11 型 CTD 測
量,流場資料則運用 RDI(RD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 75KHz Sb-ADCP 蒐集。共
計設立 16 個 CTD 測站,然而因受到儀器限制以及資料篩選之結果,實測流速資
料之範圍則介於 33 號測站至 21 號測站間。
研究成果
因大陸架區域地形變化複雜,難以設定水下之固定深度為參考層,故統一以
相對於海表面進行計算。ADCP 流速資料則先扣除垂直平均流速(正壓流) ,計算
位於 CTD 測站間之速度剪(velocity shear)後,再進行對比,圖 2 為由水文資料所
推算之地轉流速剖面圖(上圖)及其與實測流速之相關係數圖(下圖),為便於討
論,將研究區域分成下列三區進行討論:
一、近岸區(測站編號 33-28) :
本區域位於大陸沿岸的陸棚區,其中在 31 到 28 號測站間,存在一道東北
向的海流,核心位於 30-29 號測站間,推算之地轉流速約為 10cm/s。因本研究的
時間為 5 月,西南季風已逐漸盛行,故推斷此一東北向流應為廣東沿岸流(Fang et
al., 1998) 。由實測流速資料與推算流速之相關係數顯示,在廣東沿岸流的主軸部
分(30-29 號測站) ,其相關性相當高,而在非主軸部分,其相關性就相對甚差,
甚至出現明顯的負相關性,推估其可能係受到夏季珠江淡水東擴影響(Pang et al.,
2006) ,致使在地轉效應影響較弱的區域,實際流場就出現與地轉平衡不一致的
型態。
二、大陸坡邊緣區(測站編號 27-22) :
由圖 2 所示,在 27-22 號測站之間,地轉流場存在著兩個較明顯的結構,流
向分別為西南與東北向。根據溫度與鹽度的空間變化判斷,位於 22-23 號測站間
所觀察到流速為 40cm/s 左右的東北向流,應為南海暖流(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 SCSWC)(Guna,1985; Zh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