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后练习参考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后练习参考解析

紀鑾鶯 老師編 第五章 地球環境變遷 高一基礎地科 第五章 章後練習參考解析 【學測考題觀摩】第五章地球環境變遷 1. 波浪行進至海岸邊時,會產生一股與海岸線平行、沿海岸前進的水 流,稱為沿岸流,沿岸流挾帶的漂沙碰上凸出的防波堤,會在來向 堆積,而另一側則因泥沙供應減少而受侵蝕,這就是突堤效應,沿 岸流方向 即波前進方向平行海岸的分力(如虛線箭頭方向)。 2. 高點和低點向下對應到的大約月份(有周期性規律)。依圖中橫坐標, 一年分為 3 格,每格代表 4 個月。則從圖中曲線可看出:每年的 6 月左右,CO2 的濃度最 高,之後開始降低,到 10 月左右,CO2 的濃度最低((C)錯了),之後開始升高,周而復 始((D)錯了)。依該地的季節區分,6 月到 10 月(夏、秋季)CO 2 濃度有降低的趨勢((B) 錯了),10 月起到隔年 6 月(秋末經冬季、春季到夏季)CO2 濃度有增加的趨勢((A)對)。 (※一般而言,在夏半年(春末經夏季到秋初),溫度較高,植物光合作用較旺,消耗 CO2 較多,CO2 濃度會降低;冬半年(秋末經冬季到春初),溫度較低,植物光合作用較弱, 相對的 CO2 濃度就增加了)。 3. 沙塵暴和火山灰會遮蔽日光,降低地面獲得之太陽輻射。 4. 判斷關鍵-使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明顯增加的作用。 (A) 硫酸及硝酸塵粒易阻擋陽光、造 成降溫及造成酸雨 (B)目前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工業革命後各種人為活動使二氧化碳等 氣體的排放量的快速增加及雨林面積不斷減少導致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量降低,使大氣 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濃度上升,加劇溫室效應,使地球的氣候產生變化,並改變動、 植物的分布,對生態系的影響深遠。 (C)火山活動(溫室氣體易造成增溫和火山灰則易降 溫)及聖嬰現象未必都是造成升溫 (D)臭氧洞和地球氣溫的升高不太相關 (地表附近的臭 氧是溫室氣體,但量少影響小)。(※事實上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因為臭氧層的破洞,引發 空氣的流動循環產生改變,讓南極地區的風力比以往增強 15 倍,反而讓南極免於暖化。) 6. 有機物污染的水體常需消耗氧氣分解。 7. 冰河期氣溫低,大量水結冰,極區冰層擴大,海平面下降。(本題也可用刪去法,冰河期 海平面降,間冰期才是海平面升;若全球都覆蓋在冰河下,就無『海』『陸』之分了,哪 還看得出陸地和海峽)。 14 8. M (質量)=d(密度)×V(體積),(注意單位換算。)36000 平方公里=3.6×10 平方公分 , 14 14 8 2 M=2.7×(0.4×3.6×10 )=3.888×10 公克=3.888×10 公噸≒3.8×10 百萬噸(答案(C))。 9. (A)水質優養化是因水中氮肥磷肥等營養鹽過多造成 (C)正常雨水的平均酸鹼值已約 5.6,一般雨水的平均酸鹼值低於 5.0 時可確定已受人為污染,稱為酸雨。 10. 酸雨是 pH 值小於 5.0 的雨水,其危害之一是會腐蝕大理石(CaCO3 )的建築物及雕像, 2- + 所以如果湖泊是石灰岩(CaCO3 )的地質環境時,湖水中的 CO3 會與酸雨中的 H 產生中 和作用,因此湖水的 pH 值受酸雨的影響較小,故選(C)。 11. 空氣污染(包括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相當嚴重易下酸雨,大理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 易與酸雨反應而被分解(風化侵蝕)。 12. 潮汐主要是日、月的引潮力引發地球上的海水面週期性升降的現象,當然和其他星球有 關。 13. 現今的全球暖化問題, 主要是人類快速消耗(使用、燃燒)化石燃料,使大氣中 CO2 快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