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6年中医资料1肉芽肿性唇炎20例治验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肉芽肿性唇炎20例治验
北京口腔医院许姜泽?
肉芽肿唇炎(cbei1itis granulomatosa)又称肥大性唇炎或巨唇,患者的唇部肿胀,往往长期不愈。余经多年探索,疗效较好,介绍于下: 一、一般情况 20例中男性7例,女性13例。患者之主要症状是唇部肿胀呈弥散性,有弹性,多为暗红色,不痛不痒,有的自觉稍有肿胀感,中年患者居多,皆系治疗后半年以上追踪观察者。舌质多为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滑数者多。 二、治疗方法与结果 患者可分别选用、两方治疗。药物组成如下: I方:炒白术6克,薏苡仁60克(先煎),丝瓜络20克,牡丹皮10克,蒲公英40克,赤芍10克,金银花10克,车前草10克,白茯苓20克,桑白皮30克,川贝母10克,山豆根5克。每日一,剂。 H方:炒白术12克,薏苡仁35克(先煎),赤芍12克,蒲公英35克,金银花12克,车前草12克,白茯苓20克,杏仁3克,白蔻仁6克,飞滑石20克,白通草6克,竹叶6克。每日一剂。 治疗后唇部肿胀完全消失,经半年后观察未复发,评为痊愈9例;治疗后唇部肿胀接近痊愈,评为显效7例;治疗后有所好转,评为进步4例。本病之疗程较长,短者数周,长者半年以上。 三、病例介绍 例1:张××,女性,21岁,病历号11679,1982年7月26口来诊。主诉上唇及右眼险下方肿胀已3年。3年前并无任何原因上唇开始肿胀,一直未消退,不痛不痒,但有肿胀感。经某医院作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肉芽肿性唇炎。服用氯化喹咛、强的松、金莲花片、红霉素、多种维生素及中药煎剂皆未愈。检查:上唇向前突出翘起,稍呈暗红色而不溃烂,触之不硬但略具韧性,无痛。右眼险下方及鼻部右侧亦稍肿胀。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3.3克,白细胞7200/毫米3,嗜中性71%,淋巴细胞28%,单核1%。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试验:IgG15.5毫克/毫升,IgA3.19毫克/毫升,IgM1.95 毫克/毫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数。用上述I方,每日一剂煎服。服20剂唇部肿胀消失。仅右眼险下方及鼻侧还稍有肿胀,评为显效。 例2:王××,女性,18岁,病历号08897,1982年3月8日来诊。主诉下唇肿已5年,在外地注射青霉素未愈。检查;下唇肿大,按压不疼,色稍暗红,脉滑数,舌质淡红、苔薄白。经病理学检查符合肉芽肿性唇炎。用方10剂,下唇肿胀见消,共用药105剂,下唇肿胀基本消退,接近痊愈,评为显效。 四、讨论 肉芽肿性唇炎乃西医病名。假如同时伴有沟纹舌或末梢型面神经麻痹,可称为梅-罗综合征(Melkerss0n-Rosenthal Syndr0me)。唇肿且有颗粒状结节,其纵隔及附近之淋巴结也受到侵犯,则称为结节病或类肉瘤病。有一种过敏性疾患称为唇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其唇部的肿胀可很快出现,持续数小时或1~2日,用苯海拉明及葡萄糖酸钙能治愈。而肉芽肿性唇炎则是原因不明,尚无根治疗法。 《素问》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病胕肿,皆属于火。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 淡泄之。可见唇肿与湿有关,其色暗红,乃是有瘀有热,舌质淡红,脉滑数,皆为热象。湿火肿而不疼。治湿当以理脾为主,兼用芳香辛散,苦寒泄热,淡渗利湿,宣通肺气之品、因肿与湿皆与脾运有关,故治则为健脾利湿,佐以消热祛瘀,宣畅肺气。 1方中炒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逐皮间风水结肿;丝瓜络通经活络,利水去湿;牡丹皮凉血消瘀,破结蓄症瘕;川贝母开郁散结;桑白皮行水消肿;薏苡仁健脾补肺,清热利湿;赤芍行瘀消肿,通顺血脉;蒲公英清热解毒,散滞气,消肿核;金银花消痈散结;车前草利尿、散血、消肿;白茯苓益脾和胃,渗湿利水,和中益气,宁心安神;山豆根清热解毒 温习吴瑭之《温病条辨》,观其治湿温用三仁汤,遂将之加减,拟就本文之方,方中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宣畅肺气而开上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白蔻仁能消能磨,流行三焦;滑石渗湿利窍,逐瘀血,行积滞;白通草消痈疽,除水肿;竹叶生津利尿,能清透湿郁所化之热。本病虽非湿温,但有温邪停滞,更兼热邪为患。 上述二方之治疗效果均较佳,未发现副作用,但方之清热力大于方,方之芳化及醒脾力大于方。故热象重者选用方,气机不畅者选用方。 (本文发表在1986年1期第33页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