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东城区图书馆
第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林介宇 姜传松
2010年3月27日至28日,第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后,举行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成员48位,常务理事21位,主席团成员8位。大会还宣布,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主办的《科举学论丛》正式作为研究会的学术会刊。
研讨会期间,大会举行了多场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科举制与科举学作多学科、全方位的探讨。本次大会共提交论文近90篇,涉及对科举考试的历史评价、科举制度研究、科举与社会、科举与文化、科举与教育、科举与文学、科举人物、科举文献等方面。
一、对科举的历史评价
刘海峰的《为科举正名》认为,“科举”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词语,远非以往的“恶谥”那么简单。我们不应该将其看成一个贬义词,而应该把“科举”当作一个中性词来看待。科举是有很多缺点,但古代中国人虽然经过多次努力和反复对比实践,却还是无法找到一个比科举缺点更少并且可行的制度。而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科举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最大贡献。陈兴德的《近代文化思潮与20世纪科举观的形成》认为,就整个20世纪的科举观而言,清末的科举观以其对“妖魔化”科举的决定性影响,主导了20世纪科举评价的基本取向。作者指出,探悉近代以来科举观念的形成机制,可知近代中国变局与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境域,由此出现的反传统与激进主义文化思潮,不仅对清末科举观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整个20世纪的科举评价产生持续性影响。
吴铮强的《宋代科举考试的世俗功利主义取向》以宋代科举考试为分析的重点,指出科举制度的世俗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不仅仅是士子精神沉沦的结果,也是科举考试制度设计的内在精神。石焕霞、周慧梅的《1903年末科乡试透视》通过对1903年恩科乡试历史情景及此科前后的“科举存废之辨”之考察,指出科举制度在废除前,尽管有着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批判以及各种舆论方面的准备,但是科举制度的废除,显然并没有给清政府带来预想中的“社会良好效果”——清政府的内忧外患的全部解决。徐萍的《科举考试的公正追求及其悖反》指出,科举考试演变成一种社会制度之后,要求制度公正的压力越来越大。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公正的过程,其形式上的公正日臻完善,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机制,并为后世开启了社会公正的方向。但是,科举考试的公正目标在制度运行过程中总会遭遇扭曲变形。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是非正义的,它无法为科举制度提供面对价值冲突的互补性制度。因此,期望通过设计一个完备的制度来满足国家的所有道德要求,这是对科举制度的苛求,使科举制度最终不堪负累而走上不归路。
二、科举制度研究
()()()9条与太平天国实行女科考试并诞生女状元傅善祥相关的史料进行辨正。作者指出,太平天国开女科及女状元傅善祥一说事出有因。太平天国女科系东王选拔人才的一次考试而非正式开科取士。
三、科举与社会
()()()()57人及其生平、籍贯、官职、著作、生卒年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考证,并对榜眼的籍贯、中举年龄、寿命、仕途、著作、正史立传情况、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徐红、郭应彪的《宋代词科中选者考论》力图通过对词科中选者人数、家庭背景、仕宦生涯及文化成就之考察,将制度条文与历史中活生生的人结合起来,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制度史片断。王敬松的《元进士刘基四题》,对刘基的中第时间、中第时的年龄进行了考证。指出,刘基的进士及第时间为“至顺四年”或“元统元年”,是时其年龄是26岁。作者还对刘基的母、妻系富氏及其在元代的政治经历做了考述。
翟国璋的《坎坷的科举之路——柳堂个案研究》以晚清一名平凡的知识分子柳堂为个案,描述科举考试过程的艰辛,展现科举考试对广大读书人带来的深刻影响。钟明奇的《李渔放弃科举考试成因说辨》认为,李渔最终放弃科举考试,并不是因为他对科举制度的有着深切的了解。李渔对科举考试的批判,主要是抨击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考官取人不公的现象,并没有从体制上对科举考试制度作整体的探讨。以至当他看到别人中举以后,作诗或写对联以示祝贺,甚至晚年还鼓励两个儿子应试。
樊本富、吴根州的《灿若群星:清代状元成就综览》根据对清代114位状元的分析统计,认为这些状元均做出了很大成就,这种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教育、学术等方面,有的状元还在多个领域做出成就。
八、科举文献研究
刘一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想象与真实:网络玄幻小说《诡秘之主》的空间叙事研究.pdf VIP
- GB 1499.2-2024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pdf VIP
- 2024~2025学年10月山东青岛城阳区青岛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详解版).pdf VIP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国庆双节小区物业安全温馨提示.doc VIP
- 《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docx VIP
- 长春易加科技-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pdf VIP
- 23CJ87-1 采光、通风、消防排烟天窗(一)参考图集.docx VIP
- 车辆GPS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完整.doc VIP
- 2-2《TIPS操作手册(公共代码管理子系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