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科技-社科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古与科技-社科网

考古与科技 塔布敖包冶铜遗址再探* 1 1 2 3 李延祥  董利军  陈建立  朱延平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100083;2.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 北京,10087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 塔布敖包冶铜遗址[1 ]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与林西县交界处,行政 上属巴林右旗沙巴尔台苏木管辖,东距巴林右旗的旗所在地大板镇20 余千米,其中心 地理位置为N43° 35′ 45.5″ ,E118° 26′ 24.6″ 。关于该遗址的冶炼遗存状况和冶炼技术 属性,本文作者曾进行过初步报道,根据对炉渣、矿石的常规成分等检测推定该遗址使 用了从林西大井铜矿开采的共生矿石直接冶炼铜锡砷三元合金[2 ]。近年在开展相关课 题的过程中,作者等又多次到该遗址进行考察取样,相继发现新的重要迹象并采集到实 物标本,显示该遗址还具有未被认识的冶金技术存在。 一、遗址考察新发现 经过对该遗址的多次复查确认,冶炼遗迹分布范围要比原来估计的为大。近年中山 大学曾在遗址北部配合集(宁)通(辽)铁路复线建设开展发掘工作,在其探方中发现 有由炉渣等冶炼遗物构成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表明该遗址冶炼遗迹分布范围已经 跨过现有集通铁路向北部继续延展。此外,在原来发现的冶炼遗迹分布最密集处向东约 150 米处,仍能见到有冶炼遗址出露。以现有发现初步估算,该遗址冶炼遗迹分布范围 至少为30000 平方米(图一)。 遗址西南临河处圆形小山(即图一中标为海拔723 米处)上由蒙古族牧民建造的敖 包群,实为一座古代山城所改建,原山城基础尚存,其直径约为40 米。根据其形制, 结合辽西地区大量存在的同类山城的研究结果,可知此山城必属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冶 炼遗迹同时。 * 本文得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原及北方地区早期冶金技术,项目标号)”的资助。  · 390 · 边疆考古研究(第12 辑) 图一 塔布敖包冶炼遗址位置及冶炼遗迹分布范围 (图中画有网格部分为冶炼遗迹分布区) 14 另,对暴露的文化层中与炉渣等冶炼遗物共出的一个木炭标本进行了 C 年代测定, 结果为距今2420 年 ±30 年(未经校正)。 2008 年7 月,课题组再次对遗址进行复查,采集到明显属于方铅矿之属的矿石两块, 其大小分别为7.1 厘米 ×5.0 厘米 ×4.5 厘米、2.4 厘米 ×1.5 厘米 ×1.2 厘米,密度很大, 断口呈银灰色泽,晶体为立方形,表面有白、绿、黄、黑色风化或沉积矿物。另采集到 一铜器残片。 二、样品检测 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 )对采集到的矿石及铜器残片进行检测。为方便 起见,兹将样品形貌、分析结果部位及结果标示于图二~图五中。为彻底确定该遗址矿 塔布敖包冶铜遗址再探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