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举与家族:以明代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 钱茂伟 研究缘起 明代 .doc

国家、科举与家族:以明代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 钱茂伟 研究缘起 明代 .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科举与家族:以明代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 钱茂伟 研究缘起 明代

  国家、科举与家族:以明代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   钱茂伟   研究缘起   明代宁波的科举风气相当浓厚,尤其是鄞县。陆瑜《县学记》“名儒辈出,甲于他邑”。1李璜《府学记》“人才英拔,比他郡为甲”2。在科举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举家族,如鄞县杨氏。   笔者在复旦做博士后报告《国家、科举与社会》时,曾似设家族与科举一章,后因时间紧迫、材料不足而放弃。2006年,天一阁出版《天一阁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资料条件大变。一直想以明代登科录材料为主,补作家族与科举专题。近得有时间,以明代宁波杨氏为中心,对科举与家族关系,做一深入思考。3   一、明初杨氏:一个富户的败落   杨氏本为苏州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杨厚为官于鄞县,始定鄞县东乡十八都青山。到北宋后期三世孙杨仁爽(1040-1107)时,迁居鄞县西南部的光同乡仲夏里(今鄞州区石碶镇栎社),那儿原是杨氏别业。杨氏“在镜川之阳,小江之阴,麟凤洲之上,谚曰杨家堍。堍者,方言即洲也。宗族繁盛,鼎分为三,有东杨宅、西杨宅、中杨宅之称。……三宅在宋元时,世以高赀,武断乡曲”4。其长子杨顒(1058-1117)居杨家堍,为东杨;次子杨硕(1061-1127)居樟树下,为西杨。杨硕一个儿子迁周家桥,即为中杨。镜川是仲夏里各河的汇集处。小江,明代称碧川,当年曾是小江湖。宋元时期,小江湖逐渐消失后,成为河、洲遍布的平原。五代宋代时期,这个家族就热衷参加科举考试。据乾隆《镜川杨氏宗谱》卷中《科贡》统计,五代出过一个进士,而到了两宋时期,整个镜川杨氏家族共出了50个进士。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一个与宋政府共命运的大家族。   杨守陈家属西杨宅(今西杨村),也非常重视读书。其六世祖杨,人称再十一公,为宋末元初遗民。南宋灭亡以后,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作《咏史诗》,有“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之句。临终前,要求孙子不能出仕,称“我家世仕宋,沐恩厚,不可以背旧主,臣新主。”5结果,子孙守其遗训,没有人入元版,家谱中确实也没有做官记录,后人称为“镜川之杨,执义不仕”。   元代时,有八世祖杨子杞,人称新五朝奉,“读书,善务仁人长者之行,守祖训,亦不仕元,且厌恶元字,并改行次元、成,元字改新字,故称新五。尝以高赀闻,大构堂宇,见有孤寡无助者,辄周恤之。生才子四,延师督课,各得成立,分仁、义、礼、智四房,有《示四子》诗一首。”6由此可知,杨子杞是杨氏发迹的关键人物。他不出仕以后,专注于教育与农业,经过不断努力,成为当地富户。这一支共有四房(景彝、景修、景芳、景常),“故其子孙独昌”7。   1高宇泰《敬止录》第五册《学校考》。   2高宇泰《敬止录》第五册《学校考》。   3稿成,始知张如安《鄞县望族》(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3)有《门风正毅,词章发越——镜川杨氏家族》一章,写得相当详细,尤其对杨氏文学成就的研究,足资参考。   4杨守陈《杨文懿公全集》卷十三《与柯孟时求志喜集序书》。   5乾隆《镜川杨氏宗谱》卷中《处士》,天一阁藏。   6乾隆《镜川杨氏宗谱》卷中《处士》。   7杨守陈《杨文懿公全集》卷十三《与柯孟时求志喜集序书》。   杨子杞二子杨景修(1309—1381),字辅道,生元至大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卒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十八日。为九世祖,属义房。继父仁厚之德,振起家声,所谓光前裕后者。1这是杨守陈的直接高祖。   到了明初,杨景修长子杨起汶(1349—1420),字浩卿,自号颐正,为十世祖,至正九年七月十九,卒于永乐十八年正月二十六日,享年72岁。夫人陆氏(1350—1394)生于十年七月十一日,卒于洪武二十七年七月初九日。继配陈氏(1349—1434),生至正九年二月十四日,卒于宣德九年,享年86岁。其弟杨起哲,字彦卿,号式中,亦能诗,有《式斋稿》。杨起汶不仕,“究心儒书,兼通释典,以赀甲于乡”2。可见经过努力,发财致富,成为乡村大富户。杨守陈说:“当宋元世,族蕃家盛,居室亦繁且侈矣。”3到底有多少房屋?杨自惩说:“我家全盛时,丰屋天际翔。三十六隈水,流落九明堂。”4可见漂亮房子已经相当多了。   遗憾的是,进入新王朝以后,明朝采取了打击富民政策。中国历史的经验是,穷人上台,富人遭殃。洪武间,“治豪右方严”。礼房的杨起嘉“以高赀闻,好施与,重祖谊,恤孤贫。洪武间,以豪右抵法,礼房遂绝。”5义房的杨起汶头脑清醒,知道自己属豪右之列,怕受到打击,主动“散其家千金”,避居到西北的葑里(今古林镇葑里村),建起几间草房,后称为葑里别业。杨起汶《移居葑里》诗称:“扰扰征徭八九年,千金散尽一身全。移居近向三家市,负郭惟余半顷田。满圃松葵含暮雨,绕门桑柘霭春烟。日高柴户无人到,醉向花阴自在眠”6。据此,约在洪武九年(1376)前后,杨起汶为逃避繁重的徭役而散财千金的,最后只剩下郊区的半顷田。“新室官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