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的生物学效应.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噪声的生物学效应

4、建立假说,提供治疗建议 根据调查及分析资料,为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或疾病的病因提供线索或建立假说。提出引起流行性疾病的可能原因。 根据假说,提供治疗建议和措施,进一步证实推论。如缺碘甲状腺肿大,则加碘治疗;缺硒心肌病则加食物硒治疗。 (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原则(三性原则) 1、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低浓度、长时间、慢性危害,因此,在选择调查对象时,要考虑到敏感群体,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选择人数应符合统计学上分组的要求。一般样本越大,越能反映实际情况。如在进行环境污染与某一种肿瘤关系的调查时,多采用大样本。 * 2、调查设计要有对比性 揭示人群与非暴露人群在健康反应上的差异;在无标准或参考依据时, 要严格选择非暴露人群作为对照。 由于暴露-反应关系与环境负荷水平和人群组合有关,一般需设立若干个暴露-反应梯度组,如划分轻重污染区,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进行分组等,以便于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 此外,用对暴露区和非暴露区人群的患病率或死亡率以及某种效应的出现率,须用标准人口结构,加以标准化换算之后,才能进行比较。 * 3、获取资料时要注意有效性 要排除环境污染物和生物检测材料的采样或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对调查对象的询问、体检,对死亡病例诊断依据的复核等,均应取得有效的完整资料。 此外,还要注意环境中多因素联合作用。在研究某一已知因素时,力求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在研究原因不明的健康异常或疾病时,力求探明主导因素和辅助因素的作用。 第四节 有害物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评价 一、环境噪声的生物学效应 (一)环境噪声污染 1、概念:除了废水、废气、废渣以外,国际上已将噪声并列为第四大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交通、城建等事业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噪声(Noise):凡是干扰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此外,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律的声振动,也称噪声。 * 2、监测原理 清洁水生环境,可维持多种多样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其群落结构是平衡的。 业已证实,这种平衡群落结构受水体污染的影响, 严重的有机污染会限制物种的种类,耐污种会增加,有毒的化学污染物甚至可使大型无脊椎动物绝迹。 因此,群落结构的改变可反映生境质量的变化。 * 3、监测方法 (1)在污染区和邻近未受污染的地点采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 (2)进行群落结构分析 统计群落中的各生物种群个体的数目,根据组成、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其他分析结果描述群落的特征并作比较。 * (四)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1、微型生物 指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包括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和甲壳类等。 2、监测原理 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因此,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用于污染水体的监测和评价。 * 3、监测方法 即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 美国学者Cairns认为,江、河、湖、泊中的石块、沉水木块、泥石表面等都相当于一个生态岛,群集着许多微小生物。 将一PFU(孔径100~150μm,厚5cm,规格5 cm × 6.5 cm× 7.5 cm)一小块悬挂于水中, 经一段时间后,会形成一微型生物群落。 * 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岛上生物种类和物种种数的平衡点。 微型生物在PFU上的群集速度,随生物种类增加而下降,群集速度与种类数的交叉点称种数的平衡点。达到平衡点的时间几天到数周,环境污染能影响集群的平衡点。 不同程度污染水域,其集群速度和种类数不同,利用其可以监测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 二、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 有一般描述、指示生物评价法、污水生物系统评价法、生物指数评价法、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法等。 1、一般描述对比法 根据对调查水体的水生生物的区系组成、种类、数量、生态分布、资源情况等的描述,对比区域内同类型水体或同一水体的历史资料,对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作出评价。 不足是由于资料的可比性较差,不易标准化,且评价人员需较丰富的经验。 * 2、指示生物评价法 (1)评价原理 根据对水环境中有机污染或某种特定污染物敏感的或有较高耐受性的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来指示其所在水体或河段内有机物或某种特定污染物的多寡或分解程度,称指示生物法。 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称指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