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 温州市中医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 温州市中医院

第一篇 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 (1923—1949) 温州中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唐朝徐坚著《初学记》和南唐《续齐谐记》记载,三国时永嘉人朱孺子就对温州菊花、枸杞、牡丹、芍药的药用功效有了记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驰名于温州的陈言所著《三因极——病症方论》的病因分类法,对后世医学有较大影响。元朝永嘉王与著《无冤录》,系我国古代法医典籍,日本、朝鲜引译作为法医文献。至晚清民国时期,瑞安陈虬、陈介石,永嘉的徐定超、池仲霖,乐清南宗景,平阳徐润之等革新人士,开始创办中医诊所、中医学堂,吸收西方医学,试行中西医学融会施治,中医诊疗逐渐兴起。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经济萧条,时疫流行,社会上因贫病而无力救治的景况十分普遍,当时,虽有外国人主办的教会医院,但因其费用高昂普通百姓难以承受,以致“延一诊、购一药、打一针、下一刀,动辄索款数十元,迫胁性命于呼吸间,骇人听闻,富人尚可,贫者将奈之何?是医院者,殆为富人设,不为贫人计”。面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工商界开明人士蔡冠夫、陈子明、陶履臣、陈庆新、王文卿等人感触颇深,1923年秋,他们牵头组建了一所“专以施医施药救济贫民者”为宗旨的医疗慈善机构,这就是温州市中医院的前身——“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劝募和筹备,普安施医施药局在府城殿巷(今广场路)租用三间民房正式开诊。主要开展业务包括门诊、出诊,设内、妇、儿三科,并特约开展伤骨、眼、外、疔伤、蛇伤、喉、针灸、痔瘘科等。开诊之初药局承诺“施医施药救济贫病者”的办医宗旨,贫苦而无力负担医药费的患者,无论就诊、出诊、施医给药,不收分文,世纪随着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内涵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建设的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竞争力,提高水平的必然选择浙江省政府出台《卫生强省建设纲要》中医药攀登工程为六大工程之一,名医、名科和名院的建设。市气功疗养院 7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