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中医学重点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分为《素问》和《灵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籍,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2、《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4、《脉经》,晋,王叔和,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5、《针灸甲乙经》,西晋,皇莆溢,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6、《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我国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症候学的专著;7、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1)南宋-陈无择《三因方》,提出“三因学说”,是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的总结,对其后病因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2)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我国现存第一部验舌的专著;(3)宋-宋慈《洗冤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著作。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倡导火热论,为后世温病学派开创了先河;张从正:“攻下派”,主张治病以攻邪为要;李杲:“补土派”,治疗善用补益脾胃之法;朱震亨:“滋阴派”,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8、温病学派的崛起:明清时期;9、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10、辨证论治:答:包括辩证和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成某种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因证立法、随法选方和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1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特征是确定事物或现象阳阳属性的依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1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反方向变化的运动形式,主要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13、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于亢奋的病理状态;阴阳偏衰:—————————————————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14、损其有余:“实则泄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清热滋阴”、“驱寒助阳”;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虚证,应补其不足,如补气、养血。15、五行的特性:答:(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3)土的特性:“土爱稼穑”,指土地可供人播种和收获农作物;(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为肃杀、潜降、静藏等特性和作用;(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16、五味五色五脏五腑酸青肝胆苦赤心小肠甘黄脾胃辛白肺大肠咸黑肾膀胱17、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隔一相克;18、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的特点:实质性器官,化生和贮存精气;六腑:空腔脏器,受存和运化水谷;奇恒之腑:形态是腑,功能是脏。19、心主血脉,主神志,“君主之官”20、肺,又称“娇脏”;21、脾,主运化,主统血,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在窍为口,与胃合称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2、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以肝为刚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性为基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3、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中精之腑”、“中正之官”。24、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25、脑:元神之府。26、辨别气的五个功能:推动作用、温熙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27、元气: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8、宗气: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29、营气:行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30、卫气: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31、气与血的关系:答:气与血之间,有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32、血与津液的关系:答:(1)血对津液的关系:血液的清稀部分,若滲于脉外,与营气分离,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汗、津液,故“夺血者无汗”;(2)津液对血的关系:津液和血都是从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中生化出来的,“津血同源”,“夺汗者无血”。33、风邪的性质及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