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散文导学案一
现代文阅读·散文导学案
编写人:徐洁 审核人:曾宝祥 日期:1月10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把握考纲中关于现代文阅读的相关要求。
2.熟悉现代文阅读的相关基础知识。
3.把握高考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思路。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现代文阅读的相关基础知识。
2、把握高考中关于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 (一)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知识链接】
阅读文章首先应该分析作品的结构、段落(包括段内层次),找出其线索,概括主题,不管有没有直接命题。即使其它方面的考查题目,也要借此确定答题区域。总之,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
一.散文的贯穿线索
(1)散文的常用线索
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散文的标题常常就是文章的线索。)
(2)线索的作用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开篇
①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②设置线索、引出下文
③曲笔入题、设置悬念。 ④埋下伏笔、铺垫照应
⑤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⑥比喻开头,由虚入实
⑦对比入题,强调主体 ⑧类比引入,发人遐思
⑨乍显异常,扣动心弦 ⑩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中间
①承上启下 ②由叙述转向议论
③由写景转向抒情 ④由正面转到反面
⑤由……到…… ⑥层层深入
⑦总领下文 ⑧总结上文……
结尾
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问句作结,发人深思。
③用省略号,余味绵长。 ④比较作结,突出情感。
⑤想象作结,意蕴深远。 ⑥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⑦呼应前文,对比照应 ⑧以景结情、深化主题
⑨戛然而止、留下 “空白”。……
点睛句
①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
②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内容(主题)。
三.分析、概括作品的总体结构思路
分析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1)线索 指出线索是什么,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2)写作思路 (文章思想脉络)
先依据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概括,最后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①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②并列式③对照式(正反对比)
④层进式(层层深入,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等等。
4.主要结构特点
如倒叙、插叙、先抑后扬、由实入虚等等。
四.归纳内容要点
1.划分段落或段内层次。
文章段落的划分
①依据时间顺序 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语,应找出有助于划分段落的标志。
②依据空间顺序 注意文章地点的转换、空间位置变化。
③依据分列的事物 注意文章所写景物、事物的变化。
④依据事件的发展 注意事件发展的阶段性。
⑤根据文章线索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段落层次
⑥依据思想情感的变化
注意文章的感情或作者的联想、想象、思考内容的变化一般的散文都有一条暗藏着的情感线索,有的甚至直接以情感为线。
⑦依据文章结构特点 常见的如“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结构,有的是并列结构,还有的是层进结构
段内层次的划分
①根据文本的内容 根据段内的内容(或时间,或地点,或事件……)来划分段内的层次。
②根据文章的标点符号 有时文章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可用来作为划分层次的重要参考。
③根据文章的词语标志 词语标志(如“首先……,其次……”,“先前……,后来……,如今……”等)也可用来做为重要参考。
2.概括段落或层次的核心内容。要注意领起句和中心句的区别。中心句能够反映核心内容,领起句不一定是中心句,它可能只起领起一段文字的作用。
3.注意筛选文中的信息。
五.概括作品主题
文章阅读的第二步,就要概括作品的主题。高考命题,或透过语句、段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这种综合形式在历年高考中都常见),或直接考查对全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概括。
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背景 时代背景是大语境,是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依据。
2.抓住标题 文章的题目,片言居要。它是全文的“睛”。
3.抓中心句 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或筛选其它较为显性的信息可直接掌握主题和情感。
4.筛选信息
注意筛选文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深透理解文中的有较深寓意的重要语句,尤其是抒情性语句、议论性语句、比喻性语句等等。作品的主题常常寓于这样的语句之中。
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秋学期部编版2025—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2025.pdf VIP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 计算机一级 WPS office认证理论知识考试题库.docx
- 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造影结果解读.ppt VIP
- IPD_PSSD_T_0045 测试用例模板_V2.1.xls VIP
-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题库新版.docx VIP
- 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doc VIP
-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6课近代俄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docx
- 快手中秋重阳创意短片IP招商方案.pptx VIP
- 2025年秋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