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古代史专题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教师版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古代史 专题04 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教师版)
【考情分析】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2011年高考试题的分布看,侧重对古希腊思想和启蒙运动的考查,其中,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又是重中之重。从考查的角度看,2011年高考中西比较的题目较少,多以新材料设题,题目难度相对降低。从热点角度看,本专题知识可以联系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体现的人文关怀,可以通过我国政府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科学性。
展望2012年的高考,本专题内容仍然要重点掌握,尤其是要把握人文主义的起源、复兴、发展、成熟这一主线,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对亚、欧、北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深远影响。
【学习探究】
【高频考点整合】
考点一 人文主义的起源
1.智者学派
(1)出现原因:
①经济:古代希腊奴隶制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②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3)评价
①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
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③否定神等超自然的力量对人与社会的作用。
2.苏格拉底
(1)主要观点:
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认为知识即美德。
②提倡发现自我,认识自己。
(2)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亚里士多德
(1)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追求真理。
(2)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
【归纳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1)相同
①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②重视道德和知识。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重视教育,主张有教无类;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
③肯定人的价值。孔子提出了“仁”即“爱人”的民本思想;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至理名言。
不同
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感悟高考】
(2011·北京高考)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
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时代背景:
①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天主教会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
③思想: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人才众多。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4)代表人物
①14世纪,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代表作是《十日谈》)、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②15世纪,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代表作是《大卫》和《摩西》。拉斐尔,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人称“画圣”。
③16世纪,莎士比亚: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影响:
①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壮大成长,加速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
②政治上:冲击了天主教会对人的精神控制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④科技上:促进了以新天文学和实验科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考点二 人文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
(1)背景
①经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主张
①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②加尔文:因信称义,先定论。
(3)实质: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4)影响
①政治上: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③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易混易错】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宗教,也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们只是批判了封建教会,主张把封建势力从宗教中驱赶出去,特别是力图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
【感悟高考】
2.(2012·广东高考)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影响
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正确的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 Y-T 1118-2001 石膏绷带 粘胶型.pdf VIP
-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docx VIP
- 绝望的主妇经典台词1-8季中英对照.pdf VIP
- 华力液压模块车(SPMT)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彩虹版).pdf VIP
- GZ055 环境艺术设计赛项赛题15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赛题 .pdf VIP
- 12小学体育二年级课程纲要.doc VIP
- 粘胶型石膏绷带产品技术要求2023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华东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