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特质研究
2010-11-19 阅读1121次 本站网友 许福芦 发表 许福芦专栏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篇下一篇
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特质研究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许福芦)
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主题具有鲜明的文化价值取向。其精神追求的突出特征是:以民族的传统伦理情感、文艺审美移情特性等精神文化本体为基础,实现意识形态价值目标,将文化普及与政治民主协调推进,形成与时代主潮相契合的人文风尚。相比较我军创建之初的红色苏区部队文化工作而言,其政治工作属性丝毫未变,而在如何达成政工目标方面,则更注重精神文化本体的努力。这使得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某些时候会越出常规政治工作范式,更多注意到文艺审美的纯粹性,把艺术美感的风格取向及其对于部队指战员精神情感所产生的特殊作用,提上议事日程,从这一基点认识“其不仅在于能够帮助部队的政治教育与宣传鼓动,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与群众联系及扩大我军影响的有力工具”,对于理解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特质具有重要意义。[1]在这里,“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与“密切部队与群众的联系”实际都潜在地表述出一个关键涵义,即依靠文化艺术本身的魅力,对人的情感(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比呼号似的直接宣传鼓动更能有效地实现意识形态价值目标。因此,当年八路军留守兵团专门成立部队文艺学校(简称“部艺”),“为前方和边区留守部队培养文艺干部”的举措,才可以称之为“活跃连队文化生活,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2]而“活跃连队文化生活”的工作目标所关注的焦点,显然已进入非功利的、或淡化了政治功利的精神娱乐层面。需特别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对政治功能的忽略,恰恰相反,其政治功能更隐秘、更曲折,也更具人性穿透力。认识、把握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特质,应从这一根本点入手,对丰富多彩的工作现象进行价值观层面的分析,寻找符合时代主流精神特性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其本质诉求。
一、缘于“民族危亡”意识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面对日寇入侵、国土沦丧的民族危局,举国震惊,知识分子空前活跃,兴起“文化抗战论”、“新启蒙运动”等救亡思潮,大量党内外文化人奔赴延安,客观上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动着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体系、甚至整个理论体系架构快速形成。其直接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意识”逐步强化,“民族性”文化体认明显增强。党内理论研究者纷纷撰文,强调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排斥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新启蒙运动的目标是要唤醒中国民众的民族自觉”,并小心地剥离出“民粹主义”的嫌疑,指出我们所倡导的民族文化“是要能够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的东西”。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近现代革命传统,值得发扬光大,喊出“要使我们的文化运动充分中国化”的口号,认为过去的新文化运动,外国气味太重,不能成为大众文化。要将外国文化种在中国的土地上,“使它适合中国的气候和营养条件,”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好帮手,“一切真正民族的文化,都需要在我们今后更切实更深刻的文化运动中建立起来的。”[3]上述观点代表了抗战初期的一种思想认识趋向,较早奠定了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八路军作为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意识形态色彩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但其政治诉求无疑要暂时服从于“民族危亡”这一大局,只因“一旦强虏寇边疆,”军人必须“慷慨悲歌奔战场”,[4]阶级对抗暂时隐身于民族对抗之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特别是军事文化价值观念,与人民军队建军数年所培育起来的红色政治文化价值观念,自然会应时而恰当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带有鲜明政策意味的军营文化价值体系。其中,“民族性”问题成为坚守或体现新文化价值的焦点,强调“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并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西化,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适当地统一起来,和民族特点相结合,通过民族形式应用它,不能搞主观公式。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由此凸现出来,成为必须深究的理论话题,强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的新文化”。[5]深入体味上述价值逻辑中革命情感的伦理性意味,便不难发现作者彰显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刻意与用心。以活动为主体的八路军部队文化工作,就是要自觉地将革命情感转化为民族大义,从而主导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及人本伦理倾向,形成对意识形态的崭新诠释。其文化凝聚效应对八路军军营文化价值生成与部队战斗力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我们知道,革命情感与民族文化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