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空间
§2 地球空间
地球空间定义为靠近行星地球的、受太阳辐射变化直接影响的空间区域,它包括地球高层大气以及从这个高度以上的地磁场。它不同于紧靠地面、产生各种天气过程的低层大气,也不同于行星际空间,尽管太阳也对这两个区域产生影响。地球空间的物质主要源于地球,是地球大气的一部分。地球空间起始于距离地球表面大约50~70km,扩展到几十个地球半径。地球空间是由许多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区域,也是由许多边界决定的区域。这些相互作用包括:地球物质与太阳辐射的相互作用、太阳和地磁场的相互作用、磁场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这些边界包括:太阳与地球物质的边界、由不同气流支配的各区域的边界。
为了深入研究地球空间,通常将其划分为三个区域: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磁层顶是地球空间的外边界,是太阳风与地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而高层大气是地球大气的一部分,为了从整体上了解高层大气的特性,也为了在第二章将太阳系其它行星与地球比较,我们首先系统地介绍地球大气层,然后介绍电离层与磁层。
2.1 地球大气及其分层
2.1.1 大气层基本特征
包围地球的气体,总称为大气或大气层。象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静态大气的性质通常由4个参数描述,即压强(p)、密度(()、温度(T)和成分。这几个参数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气体定律支配的。其中一个重要关系式为p=nkT。这里n是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也称数密度,k波尔兹曼常数。
大气压强主要随高度而变化,变化的规律可从表2-1看出。其中代表海平面上压强的标准值。
表2-1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1]
高度(km) 大气压强(P0) 高度(km) 大气压强(P0) 0 1 135 10-8 16 10-1 220 10-9 31 10-2 350 10-10 48 10-3 520 10-11 65 10-4 730 10-12 80 10-5 1100 10-13 92 10-6 2100 10-14 108 10-7 50000 10-15.8
单位体积内的大气质量定义为大气密度,常用(表示。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越往高空大气密度越低,整个大气层质量的90%都集中在高于海平面16公里以内的空间里,99.999%都集中在80公里高度以内,基本按指数规律下降。为了定性地说明这种规律,表3-2列出了一些典型情况下的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的数值,其中是海平面上大气密度的标准值。
表3-2 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1]
高度(km) 大气密度((0) 高度(km) 大气密度((0) 0 1 165 10-9 18 10-1 245 10-10 33 10-2 370 10-11 49 10-3 540 10-12 67 10-4 730 10-13 82 10-5 980 10-14 96 10-6 1600 10-15 110 10-7 2750 10-16 125 10-8 5000 10-18.7
大气密度不但随高度变化,而且也随着纬度、季节、昼夜和太阳活动等变化。海平面最大密度出现在日出后不久,而200km以上大气密度的最大值总是出现在地方时14点,最小值出现在地方时4点。
大气密度是卫星轨道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也是计算卫星轨道摄动、飞行寿命、返回时受到的气动阻力与气动加热等的重要依据。
大气温度指大气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看,温度代表单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温度的变化取决于热平衡(吸热与放热)。由于大气层不同高度的吸热与放热因素比较复杂,因而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也比较复杂,如图2-1所示。
对流层主要通过与热的地球表面对流加热,而在高层大气中,存在4 个加热源:吸收太阳紫外和(射线辐射,引起光化学离解、电离,产生震动加热;从磁层进入高层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由电离层电流产生的焦耳加热;潮汐运动和重力波能量的耗散。一般来说,第一项是最重要的,第二、三项在高纬也是重要的。耗散运动的贡献是不确定的,估计在0.7mW/m2左右。
图2-1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大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在80km以下不变,平均分子量为28.96。由于风和湍流扩散等作用,各种成分均匀混合在一起,表2-3给出低层大气主要成分和比例:
表2-3低层大气主要成分和比例[2]
气体 容积百分比 质量百分比 分子量 N 78.1 75.52 28.02 O 20.9 22.15 32.00 Ar 0.93 1.28 39.96 CO2 0.03 0.05 44.02
在120 km以上,大气的各种成分开始扩散分离,氧分子开始部分离解为氧原子;230 km以上氮分子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