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北起地中海沿岸,南至好望角,西临大西洋,东滨印度洋,自古便是欧.docVIP

非洲北起地中海沿岸,南至好望角,西临大西洋,东滨印度洋,自古便是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洲北起地中海沿岸,南至好望角,西临大西洋,东滨印度洋,自古便是欧.doc

  非洲北起地中海沿岸,南至好望角,西臨大西洋,東濱印度洋,自古便是歐亞間海上交通必經之地。過去曾為歐人所殖民,目前除南非、埃及等少數國家的社會及經濟發展較為開放外,多數地區仍保持傳統社會的風貌。 圖1-1 非洲政區圖    (一 ) 地形複雜的古陸塊   非洲為一完整的古陸塊,地形上以高原為主體。東部不僅高原與山地遍布,並有南北縱走的東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橫亙在非洲西北側,為世界最大的沙漠;剛果盆地位於非洲中部,四周多高原圍繞,中有剛果河西流入海;西非幾內亞灣沿岸以及北非埃及一帶,有較寬廣的平原低地。整體而言,非洲除撒哈拉盆地以北外,其他地區受地形影響,多不利深入,又因海岸平直,缺乏灣澳,使得早期的對外交流與發展受到限制。 圖1-2 非洲地形圖 (二) 南北對稱的氣候   非洲因赤道橫貫大陸中部,普遍炎熱,氣候大致呈南北對稱分布。隨緯度的增加,依序為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乾溼季分明的熱帶莽原氣候、乾燥少雨的熱帶乾燥氣候及夏乾冬雨的溫帶地中海型氣候。東非高原因地勢較高,氣候涼爽,呈現高地氣候特性;而南非東南沿海地區,因受信風自印度洋帶來水氣的影響,呈現夏雨型暖溫帶的氣候特性。各類型氣候中,以南北兩端的溫帶地中海型氣候最為宜人。 圖1-3 非洲氣候分布圖 (三) 豐富的生態環境   非洲的雨林與莽原面積廣大,高溫溼潤的環境孕育了400多種哺乳類動物,1,000多種的鳥類和10,000種的植物物種,其中大約有3,000多種特有動、植物。   隨著人類農牧與採礦活動不斷的擴大,非洲雨林和莽原面積逐漸縮小,再加上盜獵謀利的猖獗,使得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面臨嚴苛的挑戰。目前已有650種動物,包括鳥類和兩棲類等,均面臨滅絕威脅。在聯合國與國際保育組織的努力下,已設立多處野生動物保護區。 圖1-4 到非洲看野生動物是一種獨特的旅遊體驗 (一) 族群文化與人口   非洲的族群極為複雜多元,習慣上以撒哈拉沙漠為界,以南多為黑人的主要分布區,尤以赤道附近最為明顯。北非則是阿拉伯人的天下,宗教也多屬伊斯蘭教。早在希臘、羅馬時代,北非與歐洲、西亞間的文化交流便互動密切。十六世紀後,在農、礦資源與勞力的吸引下,非洲陸續成為歐人的殖民地,今日西非幾內亞灣一帶,小國林立,主要就是過去歐洲列強分割的結果。 圖1-5 開羅的清真寺 圖1-6 非洲祖魯族的傳統舞蹈   至2005年,非洲人口已超過九億,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成長率均居全球之冠,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非、西非與北非,尤其以埃及尼羅河谷地最為密集。一般而言,各國都市化程度偏低,都市人口常集中在最大都市,形成獨大的都市。年齡結構多呈低金字塔型,眾多的幼年人口成為各國發展的沉重負擔。人民生活普遍貧困,饑荒與衛生條件的低落,常是造成死亡的主因,其中以戰亂和乾旱所衍生的饑荒問題較為嚴重。   此外,愛滋病疫情的蔓延,與帶原者人口數居高不下,已成為本區的一大隱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亟待解決的問題。 圖1-7 肯亞人口金字塔圖(2005年) 圖1-8 非洲人口分布圖(2005年) (二) 熱帶栽培業與礦產的開發   非洲因受殖民國家資源開發政策的影響,在廣大的熱帶地區大規模發展熱帶栽培業,尤其在西非和東非地勢低平的溼熱地區更為盛行。加上地質屬古陸塊,礦產資源豐富,所以熱帶栽培作物與礦物原料一向為出口大宗。   由於礦產開發與熱帶栽培業的獲利豐厚,各國投注大量的勞力和農地,因此影響糧食作物的生產,轉而必須仰賴進口。此外,各國的出口商品常集中在少數礦產或農作的經營上,這些商品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當市場價格下跌時,不僅歲收大減,更面臨無力外購糧食的困境,使大多數的平民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非洲農、礦業的開發也衍生了若干環境問題,如熱帶雨林、莽原等生物棲息地的消失,以及在西非臨近撒哈拉沙漠南側的地區,農民為擴展耕地,增加牲口,過度開發而導致的沙漠化現象等,都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 圖1-10 非洲礦產分布圖 圖1-11 非洲沙漠化地區分布圖   南非共和國位處非洲最南端,曾先後為荷蘭與英國所殖民。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玉米、小麥、甘蔗以及畜產均有相當的規模,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礦業,黃金、鑽石、鈾礦等產量皆居全球重要地位;在機械與能源工業的發展成績斐然,目前全非洲約三分之二的電力設備都來自南非共和國。   南非共和國在白人主政期間,曾因實行「種族隔離政策」而遭受國際經濟制裁,發展深受影響;在黑人主政後,經濟限制解除,成長復甦,但國內仍存在族群貧富懸殊與治安不佳等隱憂。首都為普利托里亞,最大都市約翰尼斯堡有「金都」之稱。 圖1-12 約翰尼斯堡 圖1-13 南非鑽石礦坑一景   埃及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受西亞文化影響深遠,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