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 囚绿记_背景知识.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囚绿记_背景知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背景知识-2 囚绿记 囚 绿 记 一、《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 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 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 引为绿友,但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 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 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 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 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 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 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 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二、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1922 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1924 年升 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 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 毕业。 1931 年秋,陆蠡与友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 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 写的。 1934 年 ,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一年后, 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 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在 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 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继处女作《海星》于 1936 年 8 月问世后,1938 年 3 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 第五集;1940 年 8 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 1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背景知识-2 囚绿记 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陆蠡也 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 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37 年 8 月,吴朗西、巴 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 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 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 《少年科学》。 1942 年 4 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 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 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 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 敌人又问:“日本人 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 月 21 日临刑时,年仅 34 岁。 (来源:百度百科) 2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