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能电池前后电极烧结制备1
前后电极形成机理 中科院电工所 王文静 一、前电极形成机理 丝印银栅线电极接触 银栅线中的主要成分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 电接触的形成 电接触的形成 电接触的形成 电流输运机制 新的研究进展 新的研究进展 新的研究进展 问题的讨论 玻璃料进入硅中的机理? 为什么银结晶会生长进入硅发射结中? 电流输运机理的特性是什么? 方法:? 将竞争的过程分开 ? 集中在玻璃料上 玻璃料进入硅中的机理(无银)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新理解)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新理解)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新理解)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新理解)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新理解) 厚膜银电极的基本形成过程(新理解) 形成机理的证据 硅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这种反应形成了腐蚀坑,在降温过程中Ag颗粒在这些腐蚀坑附近再结晶 Ag的沉积过程 Ag晶粒的析出机理 (1)与PbO和S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类似,玻璃料中的Ag2O与Si发生如下反应: Ag2O+Si —— Ag+SiO2 (2)Ag和被腐蚀的Si 同时融入玻璃料中。冷却时,玻璃料中多余的Si外延生长在基体上,Ag晶粒则在Si表面随机生长。 (3)在烧结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被还原出的金属Pb呈液态,当液态铅与银相遇时,根据Pb-Ag 相图银粒子融入铅中形成 Pb-Ag相。Pb-Ag熔体腐蚀Si的100晶面。冷却过程中, Pb和Ag发生分离,Ag在111晶面上结晶 ,形成倒金字塔形 。 形成机制小结 从Ag-Si相图看银的溶解与再结晶 电流输运模型 导电机理 结论 厚膜接触及其形成的模型细节: 硅的腐蚀是通过在Si和MO x,glass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 银的结晶生长进入发射结是由于一种通过玻璃料的输运过程进行的 两种可能的电流输运:1. 直接接触 2. 通过玻璃料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什么是银生长的机理? 再结晶的银与栅线电极之间的电流输运特性是什么? 不同的烧结温度造成的硅表面腐蚀坑的面积不同 接触电阻与烧结温度的关系 几点结论: Ag厚膜与Si接触的面积受温度影响很大。接触电阻随着Ag厚膜与Si直接接触的面积增大而增大。 在玻璃料中添加物和掺杂可以降低烧结峰温,且随着添加物和掺杂的增加,烧结峰温降低的越大,电学性能也得到提高。 具有低玻璃转变温度的玻璃料,软化的早,溶解的银多,形成的玻璃层较厚,造成接触电阻高。具有高玻璃转变温度的玻璃料软化的较晚,溶解的银也较少,在银与衬底之间形成的玻璃层较薄,与Si形成的欧姆接触很好。 参考资料 G. Schubert, F.Huster, P.Fath: 14th International PVSEC-14, Bankok, Thailand, 2004 R. Mertens, et al, 17th IEEE PVSEC 1984 R. Roung, et al, 16th EC PVSEC 2000 K. Firor, et al, 16th IEEE PVSEC 1982 T. Nakajima, et al, Int. J. Hybrid Microelect., 6, 1983 C. Ballif, et al, 29th IEEE PVSEC 2002 Schubert, et al., PV in Europe, 2002 C. Ballif, et al, Appl. Phys. Lett., 82, 2003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对于过烧结样品会出现短路,表明Ag可能穿透了PN结,其原因是: Ag原子扩散穿透了PN结呢? 还是Ag-Pb溶液对硅表面的腐蚀坑过深穿透PN结? 二、背电极形成机理 烧结机理的说明 铝浆包含有1~6?m的Al颗粒、玻璃料以促进烧结、有机粘结剂和溶剂。在干燥之后,有机溶剂被烧掉,留下一种多孔的网络状的结构,有60~70%被填充,这种网状结构被有机粘结剂沾附在硅表面。此时沉淀的铝大约7mg/cm2,厚度大约40 ?m 。 在burn-out阶段之后,在660oC时Al融化,此时,由于相变潜热形成一个小的平台。同时,在每个铝颗粒的周围形成一个Al2O3的壳。熔融的Al:(1)可以穿透颗粒与硅之间的界面与硅接触形成合金;(2)可以穿透相邻颗粒之间的界面。有两点注意: 在此阶段,Al-Si合金化是发生在局部区域的,还没有使熔融的Al覆盖在整个硅表面。 局域氧化层在整个烧结过程中不断加厚以维持网络状结构,颗粒在整个烧结过程中的维持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9AReading &Task中文翻译口语材料.docx VIP
- 24.XX银行_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断应急预案管理办法.doc VIP
-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pptx VIP
- 绍兴续志1994—2005湖塘街道资料长篇.doc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自主综合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题(Starter Units 1-Units4)(含答案).docx VIP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招聘条件.pdf VIP
- 鲁科五四制2024四年级英语上册期中基础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所有实验目录及所需器材 .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期中复习之Starter 1-3 讲义与练习.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