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传统女性伦理观探析
儒家传统女性伦理观探析[摘要]女性伦理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历史阶段的演变中,对女性提出的具体道德要求的学问。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伦理观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其中包含了丰富而系统的女性伦理思想。儒家妇女观的核心思想是男尊女卑。其发轫于先秦时期,在两汉时期,董仲舒、班昭等人对妇女应该恪守的道德进行进一步阐述,使儒家正统妇女观日益强化。唐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发展使其进一步巩固,明清时期儒家妇女观已经基本成型。儒家妇女观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儒家伦理观 男尊女卑 贞操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05-02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开山大作,作为儒家经典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找出关于男女两性关系的最早论述。它以中国古代独有的伦理视角论述自然与人的关系,以阴阳、乾坤为其主轴贯穿全书。“大哉乾元,万资物始,乃统天”,“阳为男为刚,女为阴为柔”,“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1]从天尊地卑的论述,继而延伸到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周易》构建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基本格局。中国儒家传统女性伦理观由《周易》之后,逐步完善并发展。
一、“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伦理格局的奠定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一种家国同构的伦理文化。从此视角看,儒家伦理观就成为了其基本结构,宗法血亲就成为其社会依托。在这一庞大丰富的伦理体系中,一方面,宗法血亲构成了国家结构的骨骼,另一方面,国家则成为家庭的范本,家庭是国家社会的缩影。正如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2]可见,最基本的伦理关系是在家庭中。只有“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才能体现出“天地之大义”。由此观之,古人认为的天道即是人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男主外,女主内”奠定了儒家男女关系的基本伦理格局。
因为“男外女内”这一基本伦理格局已成雏形,一系列隔离男女的具体措施和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从周朝开始,便有了这方面的文献记载。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这样一种制度的最突出表现。《礼记·内则》规定:“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闾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3]从这段中不难看出,男女之间是有着严格的性别回避制度的。周礼规定“男不言内,女不言外”,[3]男女之间要遵循严格的礼法要求。
在儒家关于男女地位的划分中,男性活动范围由社会延伸至家庭,而妇女则只能被禁锢于家庭之内,仅仅隶属于五伦之一。她们的社会关系非常单一,已经被简化到最低程度,始终处于附属地位。梳理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脉络,很容易看出妇女一直仅仅隶属于家庭之内,而放眼整个古代妇女观发展史,沉睡中的女性意识一直没有被唤醒。
二、“三从四德”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价值取向基石
中国有着灿烂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纵观其中,礼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有着特定含义的概念。它产生于西周,发轫于秦汉,完善于隋唐,至明清发展至极致。它的核心思想是“三纲五常”。《白虎通义·三钢之纪》中说:“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即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熟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乃封建礼法植根之本。其中最典型的纲领是“三从四德”,它概括地体现了对女性的严格要求。
“三从”最早记载于《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对女性内外修养的基本要求。《诗经·小雅·斯干》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4]可见自降生之日起,男女地位就已被固化,这无疑是在传达一种男尊女卑的信息,正如班昭之言:“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
儒家伦理观下的妇女的生活范围非常狭窄,在家从事的工作也不过是相夫教子。《诗经·小雅》云:“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孟子·滕文公下》有云:“以顺为妇之道也”,[5]这些都是对妇女行为和社会活动范围的规定。女子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为丈夫照顾好家庭,让他们安心在外奔波忙碌,除此之外,是绝不能干预政事的。《尚书·牧誓》中的:“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诗经》中的:“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这些都说明女子参政、过于显露才华都是大忌,为当时社会所不容。
东汉时期的班昭著有《女诫》一书,分为《卑弱》《夫妇》《敬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