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研究.docVIP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研究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表现为手术切口部位出现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痛性包块,随病程发展而增大,部分患者CA125可有升高,有效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剖宫产术中应严密预防子宫内膜种植。?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0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79-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宫腔以外部分种植生长,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和盆腔,也可发生宫颈、阴道、会阴、腹部切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升高趋势。对我院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和预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0.4岁,孕次1-5次,产次1-2次,23例病人并1例于剖宫产术后发生,占91.30%;1例为中期妊娠小型剖宫产术后,占4.35%;1例为二次剖宫产术后,占4.35%。其中4例腹壁纵切口,余为腹部横切口。发病时间最短于产后6个月,最长于产后120个月,平均6.2个月,23例病人有18例在我院剖宫产,占同期剖宫产术的0.012%,有3人同时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1.2临床表现:腹壁切口处均有大小不一的包块,伴有疼痛症状,大小与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和经期疼痛加重,包块增大,经后疼痛逐渐减轻,包块缩小,3例经期需服用镇痛药物止痛。体查均可在腹壁切口疤痕周围触及到不规则结节状,质韧肿块,伴有触痛,跟部深,经期尤为明显,包块大小约为1-4.5cm,单个结节20例,多个结节3例。其中1例侵及腹部皮肤、腹直肌前鞘,膀胱也被侵及。? 1.3辅助检查: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腹壁切口附近可见形态不规则的稍低回声,无包膜,无异常血流信号,未达腹腔,血清CA125检测9例患者大于35mLu/mL。其中2例行较大质地偏软的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 1.4治疗;23例中4例一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持续3-6个月,症状无好转改手术治疗,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见16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至筋膜层,5例累及肌层,2例累及腹膜但未侵入腹腔。颜色呈棕、灰黄色。病灶多为实性,散在分布,12例见有巧克力色组织。切除包块2cm左右,累及腹膜者切除部分腹膜。2例因病灶范围较大切除术后用人工补片修复筋膜。反复冲洗腹壁切口,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例膀胱侵及切除病灶,行膀胱修补术,腹壁及腹直肌缺损,用人工补片修补。? 2.结果? 送检组织有出血和纤维化组织镜下可见有腺上皮,间质细胞、淋巴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3例病情较重者,术后继续使用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持续3-6个月。随访17位患者,目前尚无复发病例。? 3.讨论? 3.1病因和临床特点。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以往有经血倒流,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播散学说。近年来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自身细胞免疫缺陷有关,不仅发生在子宫和卵巢手术,也可发生在外因手术,腹腔镜手创口,羊膜腔穿刺术后。其次可见于腹壁的转移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可能是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而与以前病史无关。剖宫产率高而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较低,可能因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种植的子宫内膜不易生长??[1]?。有作者观察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时间和哺乳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关系,也支持了这一点??[2]?,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种植的能力应为:经后期经间期分泌期经前期经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实验表明,妊娠早、中期的子宫内膜较晚期的子宫内膜再生能力强,大量的内膜异位症术后发生该病者反而不如剖宫产术后多,究其原因,除在于内膜的特点可能起决定作用外,与机体全身及局部特殊免疫状态和功能有关、激素变化、细胞因子和酶等作用有关??[3]?。本组23例患者腹壁横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19例,腹壁纵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4例,说明横切口更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横切口与子宫下段切口位置更近有关。? 3.2诊断。①多有剖宫产手术史;②切口部位结节或包块;③疼痛程度及包块大小呈周期性变化;④B超检查有助由于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