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话之符号学探究举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代诗话之符号学探究举隅

历代诗话之符号学探究举隅[摘要]中国历代诗话长期处于一个“闭合体系”,而西方符号学的兴起,为诗话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本文运用符号修辞的相关理论,对诗话中频繁出现的修辞现象作一解读:首先,悖论使得诗歌增加了诗性美,更具理性的逻辑的推论特点;其次,诗话中论及的反语、曲笔、夸大陈述等手法,加强了诗歌的反讽效果;最后,在比喻的基础上积累和变异而成的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形成更为抽象的指涉意义。从符号学角度探究历代诗话,有助于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及理论建构。 [关键词]历代诗话;符号学;悖论;反讽;象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8—0021—03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话之说由来已久。然而,诗话研究具有特殊性,“首先是多而杂,千年诗话,资料繁杂,汗牛充栋,如散落的珍珠,吉光片羽,俯拾皆是;其次是广而深,诗话之体,流布甚广,影响深远,自欧阳修创始,不胫而走,蔚为大国,长盛不衰;三是简而约,诗话论诗,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言近旨远,名词术语,圣意纷呈,近乎诗的结构”。由此,便对诗话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国内对诗话的研究尚处于基础待立阶段,国外更是将中国诗话视作一个“闭合体系”。①所幸,西方符号学的兴起,为诗话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诗话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符号学重视意义的指涉,以符号双轴搭建理论框架,并对符号修辞、无限衍义等作出了新的阐释。符号学包罗万象,从符号学角度探究中国诗话,有助于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及理论建构。本文以《历代诗话》和《历代诗话续编》作为主要文本,兼及其他诗话,借用符号修辞的相关理论,对诗话中频繁出现的修辞现象作出解读,力图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以及契合之处。 一、悖论与诗歌曲折表达 美国文论家布鲁克斯提出了两个重要诗学概念,那便是“悖论”和“反讽”。悖论是“似是而非”,文本表达层就列出两个互相冲突的意思,文本的两个部分各有相反的意指对象,两者都必须在一个适当的解释意义中统一起来,只是悖论的双方矛盾都显现于文本。一旦修辞学从语言扩大到符号,一旦多媒介表意成为常态,各种媒介的信息很可能互相冲突、互相修正。②此时,原先在单层次上的反讽,就会变成复合层次的悖论。悖论使得诗歌增加了诗性美,更具理性的逻辑的推论特点,赋予读者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诚如布鲁克斯所论:“悖论正合诗歌的用途,并且是诗歌不可避免的语言。”③ 对于悖论,我国历代诗人和文论家早已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理论探讨。司空图曾多次提到这一艺术途径,“似往已迥,如幽匪藏”,“风云变态,花草精神”,“如不可执,如将有闻”,“离形得似,庶几斯人”等。④叶燮在《原诗》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忍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忍维,引人冥漠忧惚之境,所以为至也。若一切以理概之,理者,一定之衡,则能实而不能虚,为执而不为化,非板则腐。”⑤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亦言:“不涉理路,不落言筌。”⑥凡此种种,皆点出了诗歌中大量悖论现象的存在。 相反的两层意思同时出现在字面上,这种悖论方式在古代诗歌作品中较为常见。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将它解释为“翻案语”,认为就艺术现象而言可以分为“其一,同者异而合者背,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二,违者谐而反者合,如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其三,相仇相克者,乃和解无间,在宋诗中通常表现为错配手法;其四,其语否定之否定,即“言无者,激于言有而破除之也的修辞手段;其五,理反乃至顺,采用逆向思维对前人常用的历史题材或言说方式进行颠覆式的改造”。⑦杨万里《戏笔》写道:“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既然有天公支持,穷诗客为何不买田地,而选择买清愁。“买”与“清愁”搭配形成悖论,看似有悖常理,却极言“诗客”之穷,深化了诗歌主题。又如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中的诗句“夕阳无事起寒烟”,本是言说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却又出现了袅袅寒烟,悖论性的话语,使得细微且稍纵即逝的心理变化无意之中流露出来,隐居生活虽飘逸而自在,也难免心中偶“起寒烟”。 悖论不仅出现在表面语词的矛盾中,还进一步体现为深层语义以及语境冲突。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滴滴白露,长夜里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浸湿罗袜,回到房内放下水晶帘,隔着窗户遥望玲珑的秋月。诗歌的主题是表达“怨”,而诗句全然不见“怨”字,看似相悖,实际上把作为副文本的标题考虑进来,便能理解其中的悖论关系,以女子独守空房、寂寞望月的行为,传达出“幽怨”的气息,寄托遥深。 二、反讽与诗歌情感走向 在探讨了悖论这一符号修辞手法之后,有必要对反讽作一解读。反讽是一种超越修辞格的修辞方式,其他修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