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1
专题二-1:合同法 一、合同的订立 案例1: 199*年中国A公司应美国B公司的请求,报出C231某初级产品500吨,每吨CIF纽约人民币2200元,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即期装运的实盘,但对方接到中方的报盘后,未作还盘,而一再请求中方增加数量,降低价格,并延长发盘的有效期。A公司最后将产品数量增加至1000吨,价格降至每吨CIF纽约人民币2000元,并且将有效期延长至7月30日。B公司于7月28日向中方公司发出接受发盘的传真。传真称:“C231,我接受1000吨,每吨人民币2000元,CIF纽约,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即期装船,按装船净重计算,除提供通常装船单据外,需提供卫生检疫证明书、产地证、磅码单,需提供良好适合海洋运输的袋装。” 一个月后,由于世界上该产品的主要产地国遭受灾害而影响到该种产品的产量与质量,致使国际市场价格猛涨。因此,A公司拒绝成交并复电称:“贵公司7月28日的传真因有添加内容,不构成有效的承诺。”而对方则坚持要求A公司或者按照合同发货,或者赔偿货价与市价之间的差价23万余元人民币。 问: (1)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B公司的传真是否构成有效的承诺?为什么? (2)按中国《合同法》,B公司发回的上述有添加内容的传真是否构成有效承诺?为什么? 《公约》第19条: 对要约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要约,并构成还价。 但是,对要约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在实质上并不变更该项要约的条件,除要约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承诺。如果要约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要约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 有关货物的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要约的条件。 中国《合同法》第30条 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二、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案例2: 2002年8月,梅某的房子被拆迁,其新购置的房屋尚未到交付期限,因此通过中介,租下张某的一套房屋,并达成口头租赁协议:房屋租期3年,每月租金800元,每满一年结算一次。2004年3月,张某称房屋租金要涨到每月1000元,并称已有人愿意承租,如果梅某不同意,就必须退房。 梅某认为张某出尔反尔,张某则称“未签书面合同,只是说说而已,就可以随时变更口头合同”。由于梅某坚决不同意腾房,张某就将其生活用品强行搬出。梅某要求张某继续将房屋租给她居住,并依旧按原约定的方式和月租支付租金。但张某不同意,梅某遂诉至法院。 问: 1、此口头协议能否证明双方租赁合同关系的成立? 2、张某能否随意变更该口头协议约定? 3、张某是否有权解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六十一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二百一十五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第二百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三、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上的过失,是指当事人于缔结合同之际具有过失,从而导致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使对方当事人遭受损害的情形。 耶林:当事人因自己的过失而致合同不成立或无效,应对信其合同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赔偿基于此项信赖而发生的损害。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应相当于对方因信赖该民事行为有效所受的损失,但不得超过当事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应当预见到的因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所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相对人身体、财产受到损害时,行为人应对一切损害负赔偿责任。 在合同不成立时,行为人应赔偿相对人所遭受的一切直接损失。 案例3: 2007年10月,乙公司向甲公司借款人民币200万元用于建设娱乐设施。双方签定了借款合同书,合同书中约定:甲公司以转账方式向乙公司提供人民币200万元,借期1年,年利率15%.双方签定借款合同后,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提供保证人,乙公司遂请求丙合作社作保证人,三方签定了保证合同,合同约定:丙合作社对乙公司的200万元借款负连带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借款到期后1年。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