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概 论
目的 要 求
明确中药药理学的涵义,了解学习 目的、任务、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及 中药药
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重 点 内容
中药药理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学习 目的和任务。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思路。
中药药理学学科简介
基本概念
中药药理学是在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 (包括
病原体 )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这里所指的中药 ,有一定理论上的含义 ,
指的是在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 (植物、动物和矿物
等 ),而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物质上的概念 。如果上述物质是在现代医学理论指
导下应用,严格来讲它们就应该算是西药了。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是机体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一个 叫做 中药药效学,另外一个称为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 中药药动学 )。中药
药效学研究的是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即中药用于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能产生
何种效应 ,它是评价 中药有效性 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 多年 国家对这项工作越来
越重视 ,广大中医药研究人员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超出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
有益工作 。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是机体对 中药的影响,即中药进入人体后 由于受到体
内各种理化及生物 因素 的影响而发生 的各种变化 ,也就是定量地研究其体 内过程
的动态规律 ,包括 中药的吸收、分布 、代谢 、排泄等多个环节 ,它对指导中药的合
理应用 ,或从体 内过程的原理对某些药理现象做出准确的解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由于中药传统应用大多以复方形式出现 ,且单味中药中就含有很多成分 ,中药药动
学研究难度就比西药要大得多,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 ,但近些年来有一些
研究工作者进行 了某些尝试 ,如为 了克服 中药理化 因素较复杂及指标成分不易确
定等困难 ,有人应用了 “药效法”对其体 内过程进行间接的探讨 ,即根据 中药某方
面 的主要功效 以其时间与效应 的变化规律来 间接说 明其代谢情况 ,对于有些毒性
较 明显的中药还有应用类似上述方法的 “毒效法”对其进行中药药动学研究,这些
工作都是非常可贵的。此外,随着 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
有一些 中药 中提纯 的单体 以及有效组分等纯度较高的新型中药新药 出现 ,相信 中
药药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会逐步增多。
中药药理学主要 由上述两部分 内容构成 ,因此本学科 的任务是既要用现代科
学的研究成果来阐明中药对机体 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同时也应阐明中药在体 内
的动态变化规律 ,从而达到为中药防病治病的道理提供现代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以及为寻找新中药提供线索等 目的。
中药药理学 的特点
从总体上说 ,无论中药、西药 ,其药理学研究的初衷都是一致的。西药药理学
发展较早 ,我们 中药药理学的起步阶段是在借鉴西药 的经验并采用其方法 的基础
上进行的。但是后来人们逐步发现 ,由于中、西医药学理论的较大差异 ,这样进行
的中药药理学研究采用的是西药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结果也是西医的术语 ,很难和
中医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而且 中药多采用复合成分 ,其理化影响因素较复杂 ,完全
套用西药的方法也在许多方面无法开展工作 ,因此设法在某些方面加以改进 。经过
了很多人 的不懈努力 ,情况 已经有了极大改善 ,尤其是改革开放 以后的 年来发
展很快 ,中药药理学已经不再是仅仅靠用西医的方法对 中药进行试验了,形成了独
特 的体系。
中药药理学与西药药理学各 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因为中药、西药本身是在
完全不 同的医学体系 中发展起来 的,因此要 明白中药和西药各 自所具有 的不 同特
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理论体系不同。西药是 以西方医学理论为指导,西医理论强调直观 、具
体 ,与解剖学联系很紧密;而中药是 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中医理论注重整体、
宏观 ,许多情况下很重视推理 。长期的实践证 明,中药、西药只有在各 自理论体系
的指导下应用 ,才能最充分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