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历史记忆的追寻∕三峡传统聚落发展背景-霄里国小.doc
大漢溪流域發展史-以三峽鎮為例
「三角湧街庄的形成與產業發展」
一、三角湧地名的由來 林炯任 2004.7.15
二、平埔社人與漢人移民墾拓
三、三角湧街庄的形成與發展
(一)因河興衰的三角湧
(二)三角湧街的形成
1 . 漢人移民信仰的傳入
2 . 三角湧街的黃金時期
3 . 店仔街的商況
(三)三峽地區染布業發展
(四)北台灣第一條染坊街
一、三角湧地名的由來
三角湧是三峽的舊名,是位於淡水河流域上的一個河港小鎮,青山綠水,民風純樸,全境高山聳立,百分之九十是山地,僅有少數狹窄的平地,「三角湧」的土名稱「三角躅」,據說是泰雅族語的譯音,昔時是平埔族武 灣、擺接、霄裡、龜崙四社的公共捕鹿地,漢人在此地開墾須經四社同意,還要繳納租粟。「三角湧庄」之名,據目前文獻記載始見於一八○三年(嘉慶八年)的古文契中。
三百多年前,漢人祖先乘船至此,因目睹此地大嵙崁溪(今大漢溪)、三角湧溪(今三峽溪)及橫溪三川交匯,波浪翻湧之壯麗景色,且地形略呈三角形,故改稱為「三角湧」,取「三合湧」或「相合湧」之意。另外在早期安溪移民中亦有「三仔湧」之稱呼,史料可見於光緒十一年祖師廟台帳中「三湧七保公記」圖記字樣。
前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一六八五年)間,有福建泉州人陳瑜者,招佃募丁,取得海山莊開墾許可,由鶯歌至龍埔里開墾,而後乾隆二十年(西元一七五五年),又有泉州人董日旭與林、陳、劉、蘇四大姓繼來開墾,盡闢田野。至乾隆中業,漢人相繼入墾,人口漸增,「三角湧街」於是形成其範圍,約在今三峽里、秀川里及永館里一帶附近,河道縱橫,夙富水利、交通之便。
清代時,三角湧原與附近鶯歌石庄、風櫃店(今樹林)等三地合稱「海山莊」,屬諸羅縣海山堡所轄,日治大正九年(民國九年,西元一九二○年)十月一日,日人以三角湧的閩南音(羅馬拼音SA-KAK-ENG)與日語三峽的讀音(Sankiyou)近似,將歷史悠久的
「三角湧庄」,改稱為「三峽庄」。昭和十五年(西元一九四○年)六月十七日升格為「三峽街」。戰後,在民國三十五年一月一日,國民政府延用日人取名成立「三峽鎮」,但在老一輩三峽人的心中,「三角湧」仍是他們口中親切而慣稱的舊地名。
二、平埔社人與漢人移民墾拓
在漢人未來到三角湧之前,住在海山地區一帶的河域和土地,便是平埔族霄裡、龜崙、擺接和武 灣等四社共同捕鹿之地。依現有古契可見,三角湧一帶土地皆屬平埔族四社大租業主所有,而且以霄裡、龜崙二社為多。霄裡社位在今桃園八德鄉,龜崙社分布在龜崙嶺山區(屬桃園縣龜山鄉),武 灣社在台北縣新莊、三重一帶,擺接社即在台北縣板橋市港仔嘴、土城等地。
約當明鄭時期,平埔族仍是一個過著簡單農業與狩獵採集生活的原始民族,在生活上以熱帶原始旱田農耕方式,種植栗黍之類作物,並不會使用犁耕及施肥,待地力減退時也就棄地他去,放棄了原有房子,而在附近另築新居。這種棄村他遷,正給予漢人移民有了立地生存的空間。而在漢人漸漸介入其生活空間後,也學會了向漢人出售鹿角、鹿鞭以獲利,致使因貨幣的使用,破壞了其以物易物的經濟體系。再則因為漢人會開鑿水圳,並以農耕技術引水灌溉,使荒埔大大的開發,生產力大增,而為了分享用水或受利誘,平埔人只得將土地租售給漢人,坐收番大租,終至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所有實權,而被迫往他處遷移或流離失所,甚至滅絕的命運。
據柑園人傅萬壽先生所說:以前自南北來的漢人皆避走龜崙社的舊路,因其社人十分凶惡,而改走南崁社西北通往八里坌進入台北。而龜崙社所在地點,約自龜山鄉舊鄉公所一帶(舊稱龜崙口)包括社後坑、兔仔坑、大湖一帶都屬其勢力範圍。
在本地一張乾隆三十八年間,漢人向霄崙灣接四社承瞨埔地開墾的地契中,佃人呂班在橫溪認墾的土地,必須先經四社同意,並繳納租栗(大租),四社乃以此招墾收取大租作為諸社番眾之口糧。類似例子還有乾隆四十八年,土目有明等人求海山庄業主張必榮貼出銀員,議定海山庄山頂一帶地界(台北縣志-開闢志)。
明志三十一年(一八九八年)龜崙社頭目永媽龍,武 灣頭目陳波、擺接社頭目林李潘、霄裡社頭目蕭瑞雲等四社,公租在海山堡三角湧。共同通告三角湧各個佃戶,勿被漢人混收大租。以上古契上記載,說明了到十九世紀晚期,龜崙社仍然在海山地區三角湧一帶招佃及收租,也可見其社地範圍所在。但文獻中也可見到常提及漢人越界侵墾、抗租少納,甚至以利誘騙的情事,到了日人取消大租權時,平埔人也就完全失去未來,族群的命運則淹沒在漢人的社會中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