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薪酬制度变迁轨迹及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薪酬制度变迁轨迹及特征

我国薪酬制度变迁轨迹及特征一、改革开放 30年间薪酬制度的变迁轨迹 1978~1984年: 不断盘整的职务等级工资制 1956年,我国建立了全国高度统一的职务等级工资制,随后的 30年间,虽然进行了数次工资调整和部分人员的工资晋升工作,但“职务等级工资制”一直是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工资制度。在 1978年中央确立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后,国家于1981、1982年对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相继进行了工资调整:1981年的调资范围是中、小学教师,医疗单位护士等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982年的调资范围是机关、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两次调资的目的是解决职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问题,工作人员一般都升一级,在中年知识分子中起骨干作用的可以升两级。 在企业方面,1983年在调资中遵循“调改结合,两个挂钩”的原则,标志着企业工资改革的起步。随后,在国营大中型企业,1983年进行了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又进行了“第二步利改税”,实行企业奖金同经济效益(税后利润)挂钩;企业在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税利增加的前提下,发放奖金“封率不封顶”,但对超限额发放奖金征收奖金税。 1984~1992年: “一脱两挂”与结构工资制 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并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需要在国民经济的分配领域也做出相应调整。这一时期的工资制度,在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离状况,分别开展了不同方向的工资制度改革。 一是企业范围内的工资改革。1985年,我国提出企业工资“一脱两挂”,即企业职工的工资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和工资调整脱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挂钩,并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工资分配体系。在实践上,恢复了计件工资制和奖励制度,开始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简称“工效挂钩”,这标志着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调控方式由个量调控转向总量宏观调控。 1986年,在国营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改革工资总量决定机制的同时,明确企业的工资制度与分配形式,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研究确定,这样,进一步把企业内部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权交给企业,由企业自主决定分配形式和办法。 二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范围内的工资改革。198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提出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即按照不同职能将国家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的全部工资所得分解为若干单元,并使各单元按其各自规律运行。此次改革后的工资结构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等四个部分,全国仍实行 11类工资区制度。从此,在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整整执行了 30余年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彻底结束了。 三是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由于旧工资制度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各类工作人员之间极为复杂的工资关系,存在着大量矛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矛盾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次改革并非一次性完成,随后在 1986年、1987年采取了一些措施,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序列,实行聘任制,并相应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工资问题;提高了大学部分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适当解决了一部分职务工资的“平台”问题。这些措施使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一些不合理的工资关系得到调整。 但是这次改革也还是阶段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十分明显,工资管理仍是高度集中统一;没有体现分类管理的原则,显得过于简单;依然没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低于企业,一度造成俗称“下海”的人才外流,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1992年至今: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此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加入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种基于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重大体制战略选择,引领了我国各类组织薪酬制度的巨大变迁。 1993年的第三次工资改革。1993年,由于当时未能建立起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加之国家财政困难,分类管理、职位分类等体制方面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使得结构工资制运行不灵,已经不能发挥构成要素的职能作用,10月,结合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现行的工资制度,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历史上称之为第三次工资改革。自此次工资改革起,事业单位从建国后一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