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利用多元化实践和创新型探索
文化遗产利用多元化实践和创新型探索摘要: 本文基于文化遗产利用的实践,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主要利用方式和文化遗产利用的主要矛盾做以总结,并建议开发者和管理者更多地从公益事业而非商业运作的角度考虑文化遗产的利用,进而提出文化遗产利用的理想模式,同时为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国际化和创新型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us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main way and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s utilization. This paper advises the developers and managers to reduce some economic interests appropriately and takes the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s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Then, after advancing a ideal model on utilizing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gives some new points to make the way of utilization more diverse, international and innovative.
关键词: 文化遗产利用;理想模式;多元化和创新化
Key words: the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ideal model;diversif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70—03
0 引言
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归宿,它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自身极高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得单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为当代人精神家园的建构而服务。
文化遗产的利用要以遗产的保护为前提。保护工作维护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延续了遗产的价值,而价值正是利用和产生效益的根本。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的利用更多的是一件公益事业而不是商业运作,不应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着眼点,要更多的站在公众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遗产,而寻求管理的完善,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创新化和国际化。
1 文化遗产的主要利用方式
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与其自身价值对应,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把遗产当做主体吸引物,直接展示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而间接利用是将文化遗产作为背景或配景,营造环境氛围。文化遗产的利用应该是多样化的,但目前只有文化旅游和博物馆展览较为多见。
1.1 文化旅游 文化遗产是高品位的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遗产地作为市场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遗产地被开发,地区和国家也由此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文化也因此得到了部分传承。利益的诱惑、政府的鼓励和当代人的精神需求推动着文化旅游成为了一种时尚。
1.2 科考与研究 给专业人士研究历史提供线索,是文化遗产的最根本作用。现今,众多已被旅游开发的文化遗产仍具有科研价值。如大明宫遗址公园,专家称其考古研究至少还需要100年。无论经济利益有多大,任何时候都应以探究人类文明为首要任务,真实的历史才是民族的根。
1.3 文化教育 《世界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及其相关规则中,提出了发挥文化遗产教育功能的必要性[1]。目前,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博物馆和记录片等形式实现它的教育功能。由于文化遗产涉及多个学科,很多大学将遗产地发展成为实践基地,但多数仅止于参观,大学生和旅游者基本没有区别。
1.4 会议会展 承办与遗产相关的会议和会展,或是组织相关团队到其他地区进行巡展,都是提升地区或国家的影响力的有效手段。苏州于2004年承办了第28界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来自104个国家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了苏州丰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地带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1.5 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参与公共活动 文化遗产构成人类生存的人文环境,具有特殊的环境价值[2],所以由遗产地构建的城市公共空间比普通的公园、体育场等更具有文化氛围和归属感。文化遗产不能总是为外来者提供服务生钱,更应该为当地居民带来心理认同感。比如,西安明城墙遗址,它每年都会作为自行车比赛、元宵灯会等公共活动的举办场地,潜在地增加了居民的归属感。
1.6 文学、影视作品中构建虚拟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支招房地产开发项目月报.doc
- 撒下一粒种子 收获一片绿色.doc
-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性金融政策比较探究.doc
- 支持小微企业实现大梦想.doc
- 支持农业发展金融理论和改革措施探究.doc
- 支持微软IPTV平台新一代STB等.doc
- 支持教育是企业社会责任重中之重.doc
- 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临床体会.doc
- 支撑喉镜下微波治疗舌扁桃体肥大体会.doc
- 支架断裂并发急性血栓形成2例救治体会.doc
- 2025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医药市场药品质量监管的影响报告.docx
- 盐湖提锂2025年成本控制与产能扩张市场趋势研究报告.docx
- 面向2025年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与成本效益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共享出行平台车辆租赁与保养服务优化报告.docx
- 2025年农业产业集群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报告.docx
- 互联网医药电商:2025年运营模式与合规监管政策研究报告.docx
- 智慧交通系统2025年交通流量预测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报告.docx
- 汽车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法规解读与合规报告.docx
- 商业步行街2025年改造项目初步设计评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