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导论-1
金融营销 一、什么是营销? 工业革命时代,制造者在说:“这就是我制造的,你愿意买它吗?”而信息时代则是消费者在问:“这是我所需要的,你愿意制造它吗?” —菲利浦·科特勒 相同点:都说的是商品 不同点:出发点不同。后者更为消费者接受,更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哪种更好?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 科特勒博士见证了美国40年经济的起伏坎坷科特勒具有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及苏黎世大学等其它8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衰落跌宕和繁荣兴旺的历史,从而成就了完整的营销理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美国大型公司的企业家。 他是许多美国和外国大公司在营销战略和计划、营销组织、整合营销上的顾问。这些企业包括:IBM、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ATT、默克(Merck)、霍尼韦尔(Honeywell)、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北欧航空(SAS Airline)、米其林(Michelin)等等。此外,他还曾担任美国管理学院主席、美国营销协会董事长和项目主席以及彼得·杜拉克基金会顾问。 同时他还是将近二十本著作的作者,为《哈佛商业评论》、《加州管理杂志》、《管理科学》等第一流杂志撰写了100多篇论文。 他每年来华六七次,为平安保险、TCL、创维、云南药业集团、中国网通等公司作咨询。显然,相对于经济平稳发展的欧美国家,中国充满机会。1999年底,有着近三十年历史的科特勒咨询集团(KMG)在中国设立了分部,为中国企业提供企业战略,营销战略和业绩提升咨询服务。 他沿着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一种趋势继续前进,把企业关注的重点从价格和分销转移到满足顾客需求上来。 英国权威媒体《金融时报》评价说,科特勒对营销与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鼓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上,他比任何一位学者或者商业作者做得都多,从而把市场营销从一种边缘性的企业活动,提升成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市场营销,是辨析并满足客户需求,以此获得应得的利益。 市场营销的核心:顾客满意 二、营销、销售、推销 (1)销售是实现产品/服务卖出去,营销是帮助策划、出主意、出谋略帮助卖出去,卖的更多、更快、价格更高、更久、钱收回更及时。销售负责任务完成、是“干”或者说是实践的部分,营销主要负责解决怎么“干”,是“谋”的问题。 营销工作还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营销策略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活动策划、客户关系维护等。 (2)销售更看重结果,实施中追求的是效率,所以为人、技巧、经验、机遇占成功的极大比例。由于销售的这种特性,很容易导致从事销售的人失去长远的目光。概念上,销售是一种以内向外的思维,而目前,市场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眼下的买方市场,销售的思维方式已很难适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从而可以说销售更侧重于短、中期目标的实现,是一种重利、轻市场的思维。 营销也看重结果,但它更善于分析研究市场,并做出相应对策;市场营销强调‘整合’,也就是将公司现有的各种要素及公司想要达到的目标,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并密切关注竞争者的情况和可能采取的措施。营销往往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确定大的方向和目标,以切实有效的战术谋策达成中短期目标,其中,销售只是起着商战中先锋的作用。概念上,营销是一种以外向内的思维,它更能适合于市场,所以营销不但适合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一种以市场为本的谋利思维。 (3)销售不等于推销 ,推销是销售的一种手段,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普遍流行的观念。当时之所以此观念较为流行,其社会经济背景是生产力发展了,产品丰富了,其直接原因是这时的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尤其是1929~1933年那场深刻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危机的直接表现就是产品相对过剩,很多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倒闭,所以资本主义所面临的直接问题已不再仅仅是扩大生产规模,产品销售已显得同样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各企业开始重视推销工作,纷纷成立推销机构,组建推销队伍,培训推销人员。企业界已开始认识到:很多情况下,消费者不会自动来购买商品,须推销员去说服、感化和剌激;企业只注重生产还不行,应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转移一部分出来用于销售。很多企业大势进行广告宣传,形成一种“高压推销”或“强力推销”的局面。他们的口号也由过去的“待客上门”变成“送货上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