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黄列学.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0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黄列学

聚焦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1)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的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有利于维护中原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2)经济上,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3)文化上,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4)民族上,对祖国疆域的奠定、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5)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消极: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化,激化了阶级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 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文分布】 课本 专题 课文 页码范围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8—11 【高考链接】 考查频率:3年6考,属于较高频考点,集中考查郡县制; 考查题型: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占5个),非选择题(1个),多以本专题为基点,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进。; 考查方式:多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考点梳理】 请同学们展示、点评考点梳理情况。 点评时注意:一分为二、 要点化、 说真话! 政局: 制度 地方: 中央 形成过程: 过程 灭六国:时间、战略、顺序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代确立、汉代发展 秦的统一 意义 ??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内容: 特点: 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意义: ?? 郡县制 北方: 南方: 西南: 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开“五尺道”、任官吏 扩疆土 思想: 思想专制 郡尉(军事) 郡守(行政) 监御史(监察) 郡 县 乡 里 道(少数民族) 中央 亭(地方治安兼管公文传递) 政局: 制度 地方: 中央 形成过程: 过程 灭六国:时间、战略、顺序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代确立、汉代发展 秦的统一 意义 ??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内容: 特点: 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意义: ?? 郡县制 北方: 南方: 西南: 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开“五尺道”、任官吏 扩疆土 思想: 思想专制 朝议制 【预复习检测】 1.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某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B 2.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D 3.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郡县制 A.推动了秦朝统一 B.取代了贵族政治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有利于民族融合 C 4.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从人治体制向法治体制转变 A 【考点聚焦】 聚焦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背景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概念 大权 大权 聚焦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背景 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地主阶级也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其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 政治上:维护稳定统治秩序和巩固全国的统一的需要。 思想上: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法治观和集权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历史教训上:分封制带来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不休。 视角1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合作探究) 聚焦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选官方式 官吏权利 与中央关系 官员职责 范 围 历史作用 视角1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选官方式 官吏权利 与中央关系 官员职责 范 围 历史影响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 按地域划分。 世袭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