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概论12中子星和类星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子星——黑洞 就像白矮星 (钱德拉塞卡极限: 1.4 Msun), 中子星也有一个质量限制: 中子星的质量不能超过 3 Msun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种机制可以阻止质量 3 Msun.的致密天体塌缩。 它会塌缩成一个简单地点-奇点: = 一个黑洞! 类星体(Qusar) 类星体,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19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1960年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射电源3C 48的光学对应体是一个视星等为16等的恒星状天体,周围有很暗的星云状物质。令人不解的是光谱中有几条完全陌生的谱线。1962年,又发现了在射电源3C 273的位置上有一颗13等的“恒星”。使天文学家同样困惑的是其光谱中的谱线也不寻常。--------类星电波源 类星体的发现 1963年,年青的荷兰天文学家M.Schmit认出了3C 273谱线的真面目,原来它们是氢原子的谱线,只不过经历了很大的红移,使得谱线不易证认。循着红移这条线索,再去分析3C 48的光谱,得出它的红移量还要更大。 1965年 A.Sandage 发现许多类星体,它们的光学性质和类星电波源相同;都有紧密的结构,极亮的表面及蓝的颜色;但它们却没有辐射无线电波(或是太弱了,而没被测到),因此可将它们分为两类: 类星电波源QSR’s(quasars):能用光学及电波段测出,这类比较少,占类星体总数的1/20。 类星体QSOs(quasistellar objects):电波较弱,只能以光学测出。 统称类星体。 类星体的命名 类星体的命名统一在前面冠以类星体的英文缩写QSO,然后加上类星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坐标。 例如:QSO01335+33。 类星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红移,表示它正以飞快的速度在向地球远离。类星体离地球很远,大约在100亿光年以外,可能是目前所发现最遥远的天体,天文学家能看到类星体,是因为它们以光、无线电波或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巨大的能量。 类星体特点 类星体在照相底片上呈现类似恒星的像,即星状的小点。 类星体光谱中有许多强而宽的发射线,最常出现的是氢、氧、碳、镁等元素的谱线。 类星体发出很强的紫外辐射,因此颜色显得很蓝(被称为蓝星体)。此外,类星体的红外辐射也非常强。 类恒星射电源发出强烈的非热射电辐射。射电结构一般呈双源型。 类星体一般都有光变。大部分类星体的光度都在几年里发生明显变化。 类星体光谱的发射线都有巨大的红移。 一些类星体还发出很强的X射线。 类星体 - 特点 类星体的本质 类星体虽然看上去很像恒星,实际上和恒星有本质的差别。银河系内的恒星除了射电脉冲星外,它们的射电辐射都远远不及类星体。 恒星的光谱有红移也有蓝移,类星体的光谱是清一色的红移,而且都非常大。在银河系内没有找到具有类星体特性的天体。 类星体是一种光度极高、距离极远的奇异天体。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类星体实际是一类活动星系核(AGN)。而普遍认可的一种活动星系核模型认为,在星系的核心位置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引力作用下,附近的尘埃、气体以及一部分恒星物质围绕在黑洞周围,形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巨大的吸积盘。在吸积盘内侧靠近黑洞视界的地方,物质掉入黑洞里,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辐射,形成了物质喷流。而强大的磁场又约束着这些物质喷流,使它们只能够沿着磁轴的方向,通常是与吸积盘平面相垂直的方向高速喷出。如果这些喷流刚好对着观察者,就能观测到类星体。 活动星系核说 这是几个不同类型的恒星系,每个星系中心都包含一个类星体(HST) 能源之谜和速度之谜 类星体的光度是整个银河系总光度的100倍,甚至十万倍。银河系的直径达10万光年,而类星体的直径小于4光年。热核反应机制已不能提供。类星体的产能机制是什么?目前仍是一个谜。 根据红移可以计算出类星体的速度,最大达到6.28, 速度竟达到光速的96%。一个巨大的星体的运动速度能有这么高天文学家无法解释。 对类星体巨大的红移尚有多种解释: 宇宙学红移,即认为红移是由于类星体的退行产生的,反映了宇宙的膨胀; 引力红移,认为是大质量天体的强引力场造成的引力红移; 多普勒红移。 现在天文学家正在寻找和类星体有物理联系的天体以确定类星体的距离。 红移的本质 摆脱困境途径之一:非宇宙学红移 宇宙学红移把红移看出天体离我们远去造成的,这与宇宙膨胀的观测一致。距离太远,光度特别巨大。 不把红移看成是退行所致,就能摆脱困境。星体离我们不那么遥远,光度就小得多了。目前有一些观测证据,但不充分。 引力可以产生红移,不足以产生类星体那样大的红移。期待研究出新的产生红移的机制。 引力透镜缓解星体能源的困惑 这张哈勃照片展示了由一个类星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