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陆上交通事故灾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陆上交通事故灾害

陸上交通事故災害 陸上交通事故發生有其不可預測的特性,對於災害發生時間、地點及規模大小等無法事先得知,惟相關防範及處理機制仍有助於減輕災害之影響程度。 以高雄市可能發生之陸上交通事故有一般鐵路事故、高速鐵路事故及一般交通事故,有關鐵路事故由臺鐵專案辦理,高速鐵路事故由高鐵公司及高鐵局專案辦理,惟於發生重大事故時,市府各相關單位仍需有適當之處置措施。最後為一般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之發生主要在於現場之交通管制及災害搶救,以警察局及消防局為主要權責單位,若交通事故災情嚴重,對市民行的方面造成相當大之影響,則需由本府交通局立即訂定相關之交通配套措施,以及工務局養護工程修護道路,以減低災害影響程度。 第一節 災害特性 壹、災害名詞定義 「道路交通事故」的定義,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本辦法係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十二條第四項授權訂定)第二條規定:「道路交通事故」係係指車輛或動力機械在道路上行駛,致有人受傷或死亡,或致車輛、動力機械、財物損壞之事故。內政部警政署另頒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規範,將交通事故分為三類: (一)A1類:指造成人員當場或二十四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 (二)A2類:造成人員受傷或超過二十四小時死亡之交通事故。 (三)A3類:僅有財物損失之交通事故。 貳、災害事件資料 根據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之相關統計數據發現,在2011年間,肇事車種以機踏車最多,自用小客車位居第二,高雄市道路交通事故件數統計如下表所述: 表6-3-1 高雄市道路交通事故件數─按肇事車種別(100年6月)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表6-3-2 高雄市道路交通事故件數─按肇事車種別(100年5月)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第二節 減災計畫 壹、工作重點 透過市府相關單位平時進行以下相關交通事故災害預防措施,期使高雄市發生陸上交通事故災害時之災害損失能減低。 一、易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路段,加強警告標誌及警示標語,或設置減速標線。 二、嚴格取締超速、酒後駕車及不遵守號誌行進等危險行為。 三、加強宣導交通安全觀念,並推廣法治教育。 貳、減災措施 一、對於易肇事路段,特別設置警告標誌牌,提醒車輛駕駛人小心行駛。 二、規劃於重要路口或易飆車路段,設置超速測定設備,以遏止車輛駕駛人小心行駛。 三、規劃於易肇事路段或重要路口,實施路口盤檢或交通警戒勤務,使車輛駕駛人將速度減慢下來。 四、對道路設計不當,有危害行駛之虞者,邀請各相關單位現地踏勘,提出徹底改善的方案。 五、凡道路有施工挖掘處,要求施工單位確實做好警告措施,避免意外發生。 六、加強交通安全宣導,推廣交通法治觀念,普及全民交通常識,讓民眾養成遵守通規則良好習慣,消除重大交通事故發生的導因。 【機關分工】 (一)主辦單位:交通局、警察局。 (二)協辦單位:交通部公路局、鐵路局、工務局、教 育局。 第三節 整備計畫 壹、工作重點 整備計畫包括整備公路、鐵路在災時緊急修護的設備、能力。以及災害發生時通報之原則與標準。 貳、整備措施 【整備措施一】各公路主管機關除年度例行辦理年度災害搶修演練 外,並於年度開始即應招商訂定轄管路線之「定期預約經常性災害緊 急搶修工程契約」,俾利道路坍方阻斷時能立即搶修,迅速恢復交通。 【機關分工】 (一)主辦單位:交通局、工務局。 (二)協辦單位:消防局。 【整備措施二】各鐵路、公路、平時應整備各種災害搜救、消防滅火 及緊急醫療救護所需之裝備、器材及資源,儲備各項防災物資如沙 包、抽水機等於適當地點,並定期檢驗更新。 【機關分工】 (一)主辦單位:交通局、經濟發展局、水利局。 (二)協辦單位:交通部公路局、鐵路局。 【整備措施三】鐵公路隧道災害防救能力之整備 (一)各鐵路、公路主管機關應強化隧道測速監測設備、資 訊顯示系統之查核,確保行車監測系統功能。 (二)各鐵路、公路主管機關應規劃常態性教育訓練中心或 據點,加強用路人自救的宣導,以落實安全宣導方案。 (三)各鐵路、公路主管機關應整合隧道災害之通訊聯絡機 制、救災指揮體系及可運用資源,提昇隧道內通報聯 絡能力,以立即作必要之災害應變處置。 (四)各鐵路、公路主管機關應加強訓練管理單位人員初期 災害判斷與應變能力,以及自衛消防編組演練,使災 害初期能迅速應變。 (五)各鐵路、公路主管機關應充實有關耐高溫消防衣、長 效型空呼器等長隧道救災專用裝備、器材及車輛等資 源,以有效發揮救災成效。 (六)各鐵路、公路主管機關應研訂聯合救災演訓實施計 畫,以強化災害控制策略。 (七)各鐵路、公路主管機關應邀集相關單位研訂隧道災害 應變及救援標準作業程序,以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