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內 .拉利克(René Lalique )珠寶作品
《蜻蜓女》之探討
張舒婷
摘要
導言
一、拉利克生平概況
二、《蜻蜓女》之作品分析
三、《蜻蜓女》之象徵意涵
四、結論
參考書目
圖版
1
摘要
法國珠寶大師拉利克(René Lalique, 1860-1945)在歐洲工藝史上佔有重要
地位,尤其是 1892 年到 1895 年間他在珠寶的材料使用和製作過程上所做出的突
破性變革。本文以拉利克在新藝術時期的珠寶代表作品《蜻蜓女》(Dragonfly
women, 1897-1898)胸飾為主,分析其所使用之材料、技術、形式與風格,並探
討其所蘊含的意義與內涵。《蜻蜓女》胸飾是以蜻蜓為主體,複合女人半身裸像
與獸爪;高浮雕的立體造形,寫實的局部呈現,加上浪漫的情感詮釋,為當時「拉
利克製作」的鮮明標誌。此作品可說是結合傳統與創新,藉由變態的主題反映了
十九世紀末的社會氛圍,難怪以此作品奠定了「拉利克珠寶時代」之基礎。
關鍵字: 拉利克(René Lalique )、新藝術珠寶 (Art Nouveau Jewelry )、《蜻蜓女》
(Dragonfly women, 1897-1898)
2
導言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流行於歐洲的新藝術(Art Nouveau )被喻為「繼
1
巴洛克之後,歐洲最後一次國際性、全面性地造型改革。」在各個國家展現的
面貌不一,但同樣偏好將自然界的花草藤蔓、昆蟲、動物及女性形象約化為或高
雅、或激動的曲線,並由重複且精密之構圖所建構,含有強烈裝飾性的藝術風格。
2此風格在文學、音樂和戲劇領域有綜合性的發展,同時深入各類型的藝術領域,
如繪畫、建築、傢俱、玻璃、插畫…等;特別是應用在工藝方面,可說象徵一個
新生命的開始。3
新藝術風格在珠寶藝術中有著令人驚艷的表現,自然為主要的靈感來源,伴
隨著無比敏感的官能傾向,配合當時琺瑯技術的改良以及新材料的引進,使珠寶
4
藝術有了全新的面貌。 同時,歐洲對遠東有著普遍的興趣,特別是日本的金屬
5
工藝,於此的好奇心影響了歐洲珠寶藝術的主題與裝飾方式。 再加上英國思想
家羅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和法國建築師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
1814-1879)將目光由古希臘羅馬轉向中世紀時期的新歷史觀,此種哥德復興思
6
潮中有著對社會現狀的反思意識。 各國不同程度地加入自身民族之固有傳統,
兼容並蓄地將外來文化與傳統揉合,發展出別開生面的藝術樣貌。
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歐洲珠寶好用貴重寶石,尤其是鑽石;寶石匠與
金工匠迎合此趨勢,擅長並著重在貴重寶石的搭配。十九世紀末新藝術風格興
7
起, 改變了先前珠寶僅重視寶石稀有性與其價值的高貴傳統,並開始回顧文藝
1 潘襎,〈新藝術導論〉;鄭治桂撰稿,《慕夏大展:新藝術.烏托邦-Alphonse Mucha Art Nouveau
Utopia 》(臺北市:雙瑩文創出版 :祥瀧公司經銷 ,2011 ),頁26 。
2 法國、比利時稱為「新藝術」(Art Nouveau ),德國稱為「青春樣式」(Jugendstil ),義大利稱
為「自由樣式」(Stile Liberty ),西班牙稱「年輕藝術」(Art Joven ),英國和美國冠以「現代樣式」
(Modern Style ),奧地利則稱為「分離派」(Sezession )。宣稱此藝術風格是突破過往的傳統表現,
具有現代性,是一個全新的風格。
3 蔡綺,《新藝術研究》(Art Nouveau )(台中市:捷太出版社,1997 年),頁1 。
4 Paul 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