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与社区共生之学校课程的可能顾瑜君国立东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壹前言.PDF

与社区共生之学校课程的可能顾瑜君国立东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壹前言.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社区共生之学校课程的可能顾瑜君国立东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壹前言

17151 & 12/30/ 9:10 PM 與社區共生之學校課程的可能 顧瑜君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此次參與「偏遠地區國民中學課程實踐生態與教育機會現況之實地調查研 究 」,旨在針對台灣東區偏遠地區國中進行課程實施現況之實地、深入瞭解。 探究的主軸在理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學校課程實踐的 1.生態與教育機會現 況、2.內涵與潛在困境、 3.所提供的學習機會與教育品質情況,以建構台灣偏 遠地區國民中學課程實踐生態與教育機會之整體圖像,提供相關教育政策制 定與推動之參考。 資料收集分為座談與訪視,座談是 以座談會的形式邀請花蓮地區偏遠地區國 中校長或教務主任參與 ,座談重點在於瞭解花蓮地區整體性的 教育現象與 學 校行政領導所關注的議題;訪視則包括訪談學校教師與到校訪視,訪視則著 重於教師結構與學校文化與學校環境與社區文化的關係,以及基層教師參與 課程與教學的實際感受與想法。本文將初步獲得之資料做為報告基礎,所欲 描述的主要範疇是:學校課程 、社區與社區資源之間的關係,而使用的 分析 資料除了此研究案所進行之座談、訪談與學校訪視記錄外,也將對照過去五、 六年本人參與的偏遠地區課程實務況狀,進行交互分析與對話。 社區 、學校與課程究竟可以發展什麼樣的關係,是我過去五、六年關心與行 動的專業範疇。作為一個生長、完成高等教育都在台北的都會人 而言,對於 鄉村、弱勢的台灣地區瞭解實在有限,85 年移居花蓮後,可說是經歷了一段 1 文化震驚(cultural shock) ,目睹城鄉差距懸殊的現況。88 年起,因關心弱勢地 區缺乏資源的狀態,對於偏遠地區教育發展失衡 ,期望社區能夠成為協助學 校發展的力量,開始了一連串的行動方案,從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到協助個別 學校進行校本課程發展,以長期經營團隊的方式發展課程方案。此次參與計 1 85 年時我第一次到離省道不遠的偏遠一所國中,看著教室的窗簾,不能理解為什麼同一個島上的差異是如 此之大;是一整排中學教室窗戶上,用鐵絲掛著做衣服用的裡布製成的窗簾,「窗簾布」褪色到無法辨別顏 色、殘破漏洞裡布懸掛在教室內,我不懂這些無用的窗簾為何繼續飄掛在教室內惹灰塵?難道繼續掛著這個 在鬼片或荒屋才看得到的窗簾,真的比沒有窗簾好?另一次,當我組織的研究生團隊成員,期望將大學成為 社區可用資源,去拜訪一位原住民區域的小學校長(漢人)討論可以如何運用大專資源時,校長客氣的用台 語跟研究生說:不用了,番仔就是番仔,免麻煩!當時研究生忿忿不平回報此不可思議的景象依舊,至今約 略還感受到自己當時久久不能平息憤怒的溫度。91 年時,在另一所偏遠中學,我們進行學校本位實驗課程, 為了瞭解課程與教學之關連性,我進行臨床教學,課堂中,請幾位學生到黑板上寫下一兩個生活自由聯想的 詞句時,他們錯字、不會寫、會寫的也很慢、筆畫不對、不斷寫了擦掉又重寫、不能確定自己對不對,連通 融他們用注音符號代替,他們都用錯注音……等在我眼前上演時,也很難平撫心中的激盪,他們的程度可能 連台北市國小三年級的程度都不如,我很難想像他們的小學是怎麼度過的? 1~ 19 70_2006.06 與社區共生之學校課程的可能 17151 & 12/30/ 9:10 PM 畫,也作為我自己過去幾年工作的檢視與回顧,釐清一些多年來工作上遇到 的困境與疑惑。 本文最後我提出社區資源共生 (symbiotic )之學校課程概念,「社區共生」 (community symbiotic relationship )即在社區內的公共事務、環境、學校、產 業、交通、文化產生生命共同體的交互關係(social interaction ),在空間、人 力、物力的資源上交換和彼此支援,形成面向社會改革(social re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