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正向心理学在自我成长及辅导上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向心理学在自我成长及辅导上的应用

正向心理學在自我成長及 輔導上的應用 Part I :正向心理學的流變 Part I I :正向能力建構的假定(rational) Part I I I :正向心理學在學校輔導的應用 附錄 一、Rosenberg Mc Culloush (1981)和Dixon(2007)提出五項青少年所關心的人際議題: 被重要他人(例,教師、輔導人員)視為重要且具有某種特質的人 對他們的某些部份表示興趣 能夠注意他們的存在 重要他人能表示對他們的依賴和信賴 能夠關心他們的未來 二、正向語言的魔力(magic power) 1、一個對孩子百般不滿意的母親來請教諮商師如何改進孩子的行為。 Co:「雖然你說你孩子有這麼多的缺點,在討論他的缺點之前,可不可以先請你說幾樣他的優點,還有你對這些行為的感覺?」 這個例子如何應用於班級經營上? 2、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提問回答錯誤,老師並沒有責怪他,反而說: 「我覺得你的答案很有創造力,雖然不十分正確,但我覺得你能鼓起勇氣把它說出來,你真的很棒…,老師給你一些暗示,…」 這個例子教師提供學生「情緒安全感」的支持,同時藉由接納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正確答案。 3、一位因故被導師請來談話的學生,一臉無情的走進辦公室,心裡可能正準備一套說詞,當老師指責他時他要如何反應。哪知導師第一句話竟是: 「老師在想,你其實並不想把事情弄得這樣,可不可以說說看你原來的想法是什麼?」 這樣的對話容易使對方放下防衛,同時會從正面的角度敘說自己原先行為的目的,接著老師可以有機會跟學生一起討論如何做好這件事。 4、一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把成績單拿回家,本來以為父親一定會責罰,可是老爸竟然說: 「那你有沒有把錯誤的答案訂正回來?(孩子:大部分有!),那好,老爸覺得你是一個能夠自我負責並積極向上的人,你是一個100分的孩子…。」 這個例子不會孩子執著於負面的自我,反而看到自己的光明面。 5、誇大學生一小步的改變 「我看到你的成績有一點的進步,老師相信這次你一定做了很大的努力」 6、你今天沒有遲到,你是怎麼辦到的? 7、老師注意到你今天上課很專心…。 8、你要不要幫老師一個小忙,我知道你最會…。 正向語言運用,正如Hensen(2006)所說的:「當語言改變,人對自我的認知也隨之改變。」 Part IV :正向的自我照顧 請大家來討論如何自我照顧吧! * 暨南大學 蕭文教授 一、是人?還是病人? 心理治療承襲16世紀以來哲學二元對立的觀點,習慣用對錯、是非、黑白的角度看人的問題,於是心理健康對心理異常(disorder)或適應不良便成為理解人的態度與方向,同時也決定了如何治療和輔導的方法。 1、法院少年觀護人員對某虞犯少年的描述。 「家庭解離、無完整家庭支持系統;缺乏自信、常規不佳;少有情感表露、對人生充滿憤恨;有自虐與自殺傾向、對人冷漠疏離、無生涯規劃、社會中的弱勢,…。」 2、某國中輔導老師對個案的描述 「該生有中輟之虞。沈迷電玩,故無法準時到校,常常中午過後才來學校;上課不專心聽講,常模仿教師上課語氣,干擾上課秩序,屢勸不聽;外掃不認真,同學屢有抱怨,每次都要教師制止才能認真掃地。…」 3、臺東大學某教授在「中輟生研究」一書中的反思摘要 「在接觸中輟生之前我跟許多人一樣,總認為他們是一群不喜歡唸書、品行不佳、參加地方黑幫、喜歡惹是生非、沒有人生規劃、甚至反社會…;為了找到他們,我常在清晨七點以前就到了他們的家試圖去堵住他們出外;…可是我幾次的經驗讓我完全改變了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他們多半害羞、不善回應 臉上也沒有太多的表情,…,可是我看到了他們有的在幫忙家裡做生意,有的在照顧年幼的弟妹,…,話匣子打開後,他們教了我許多我不知道的事,譬如10月該種什麼菜,客人不滿意時要怎麼應付…,天呀!這是中輟少年嗎?… 」 二、醫病(輔導/諮商)關係的省思 1、 Foucault(1984)知識與權力的省思 當治療師(教師)帶著專業知識(或是刻板 印象的知識)去面對諮商/師生關係時,對立的關係自然呈現。 專業的暴君便成為諮商師/教師的角色代名詞。 以憂鬱症的個案為例,當諮商師帶著專業視框檢視個案問題時,困擾成為輔導的目標,於是「人」不見了。 2、科學哲學(Scientific Philosophy)強調心理病理(Psychopathology) McLeod(2006)提到,上個世紀中期以來,心理學家透過科學統計檢證的方法去描述人類行為的異常特徵,並以之作為心理治療的依據。 risky factors或病理的探索便成為心理治療的介入策略,個案也因此被視為有困擾的人。 三、對E. Erickson的青少年發展階段中「認同危機」的質疑 Erickson認為青少年由於青春期的影響,無可避免的因「認同危機」而出現混亂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