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第二讲 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理论与原则的来源 1、母体科学:地理学、生态学 2、相关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 3、研究成果的抽象和提高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系统论但对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空尺度(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②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③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④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landscape pattern) ⑤缀块一廊道—基底模式(patch - corridor - matrix model) 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⑦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edge effects and ecotone) ⑧复合种群理论(metapopulation theory) ⑨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landscape connectivity and percolation theory) 一、等级理论 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三、尺度理论 四、空间异质性理论 五、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六、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一、等级理论 等级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关于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它的发展是基于一般系统论、信息论、非平衡态热力学, 数学以及现代哲学的有关理论。 根据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据此,对这些系统的研究可得以简化。 等级理论 系统可分解为不同的等级层次,在不同的等级层次上,系统具有不同的特征。 以此理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而每一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都是由低一级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组成的,并产生新的整体属性。 例如:生物圈是一个多重等级层次结构的有序整体。由基本粒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与电子共同构成分子——许多大分子组成细胞——细胞又组成有机体——有机体组成种群——种群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与景观生态系统一起组成总的人类生态系统。 1、等级结构 等级系统具有垂直结构(即等级层次)和水平结构。 就其垂直结构而言,有巢式和非巢式等级系统。 在巢式系统中,每一层次均由其下一层次组成,二者具有完全包含与被包含的对应关系(例如,分类等级系统:界-门-科-属-种。 在非巢式系统中,不同等级层次由不同实体单元组成,因此上下层次之间不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军队官衔等级系统: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 等级系统的垂直结构 在巢式系统中,高层次的特征常常可由低层次的特征来推测,而这一规律在非巢式系统中则不常见。 从另一方面而言,只在高层次上才表现出来的超特征现象在非巢式系统中更易观察到。 等级系统的水平结构 每一层次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holons) 组成。 整体元具有两面性或双向性,即对其低层次表现出相对自我包含的整体特性,对其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组分的受约特性。 2、尺度 处于等级系统中高层次的行为或动态(如全球植被变化)常表现出大尺度、低频率、慢速度特征; 而低层次行为或过程的行为或动态(如局地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变化)则表现出小尺度、高频率、快速度的特征。 3、约束 不同等级层次之间还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高层次对低层次有制约作用,而低层次则为高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由于其低频率、慢速度的特点,这些制约在分析研究中往往可表达为常数; 另一方面,由于其快速度、高频率的特点,低层次的信息则常常只需要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4、等级理论的意义 等级理论最根本的作用在于简化复杂系统,以便达到对其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理解和预测。 许多复杂系统,包括景观系统在内,大多可视为等级结构。将这些系统中繁多的相互作用的组分按照某一标准进行组合,赋之于层次结构,是等级理论的关键一步。 某一复杂系统是否能够被由此而化简或其化简的合理程度常称为系统的“可分解性” 。 系统的可分解性是应用等级理论的前提条件。 用来“分解”复杂系统的标准常包括过程速率(如周期、频率、反应时间等) 和其它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来的边界或表面特征(如不同等级植被类型分布的温度和湿度范围,食物链关系,景观中不同类型缀块边界)。 5、等级理论的应用 基于等级理论,在研究复杂系统时一般至少需要同时考虑三个相邻层次: 即核心层次、其上一层次和其下一层次。 只有如此,方能较全面地了解、认识和预测所研究的对象。 近年来,等级系统理论对景观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ST-XG9000A消防应急广播设备调试使用说明书A.doc VIP
- 访谈美国医学生.doc VIP
- 13美丽中国我们的家第2课时 课件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ppt
- 新疆天山群吉萨依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ocx VIP
- 8.6《数学锯木头+爬楼梯问题》三年级上册.doc VIP
- 22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pptx VIP
- 消防鉴定考试承诺书下载.docx VIP
- 2025年06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共三套).pdf VIP
-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 VIP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Units1-4学业中段复习.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