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pdfVIP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第27卷 第4期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Vol.27No.4 2006年 12月 CHINESEJOURNALOFTROPICAL CROPS Dec.2006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 , 13 12* 2 2 2** 张居念 林河通 谢联辉 林奇英 王宗华 1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州 350019 摘 要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 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 [PhomopsislonganaeChi]和可可毛色二孢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Maubl.];不同发育阶段的龙眼果实分离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在花期即可侵染,而 可可毛色二孢主要在龙眼果实膨大期侵染。研究结果为制定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 龙眼 果实 潜伏侵染 龙眼拟茎点霉 可可毛色二孢 中图分类号 S436.67 [1~3] [4] 采后真菌病害是影响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果实货架期的主要因素 。刘卫民 和Sardsud [5] 等 曾从腐烂的龙眼果实中分离出病原菌,但由于分离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没有明确导致采后龙眼果 实腐烂的主导病原菌。为了进行龙眼无公害保鲜,笔者从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产地的龙眼果实上进行 真菌分离,旨在查明引起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病害的主要病原,并探讨龙眼潜伏性真菌病害的发生规 律,为最终制定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病害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龙眼果实的采集及其真菌分离 分别于2003和2004年从福建龙眼主产区莆田、漳州、福清、安溪、福州等 5个地方采集若干成熟 的福眼龙眼,从每个采集地各挑选60个健康果实进行3种处理和真菌分离:(1)不作表面消毒,置于灭 菌广口瓶经室温贮藏6d后,用300mL无菌水清洗果实表面,取清洗液 1mL于培养皿中,然后加入 50℃PDA培养基,摇均后置 28℃恒温箱中培养,长出菌落后,挑取单菌落进行培养并用单菌丝法纯 化;(2)将龙眼果实用体积分数75%酒精浸泡30s后再用质量分数 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0min,然后 用无菌水清洗3遍(文中的表面消毒均采用这种方法)后,置入灭菌广口瓶中经室温贮藏6d,再次表面 消毒后,剥去果皮,切取与果皮病变部位相接触的果肉置于PDA平板上培养并纯化。为了便于陈述,本 文将这种经表面消毒后取果皮病变部位相接触的果肉用于分离真菌的方法称为果肉分离法。(3)表面 消毒后,用保鲜膜包装置于5℃冰箱中贮藏20d,用果肉分离法分离。 1.2 分离真菌的致病性测定和形态鉴定 1.2.1 采前龙眼果实的套袋处理 在自然状态的龙眼果实带菌率很高,为了获得未受病原菌侵染的龙 眼果实用于致病性鉴定,对拟接种的龙眼果实在田间栽培期间进行套袋处理,并在果实套袋前用甲基 托布津进行保护。具体操作是2004年在福建安溪龙眼场,选定长势良好的龙眼树 10株(品种为福眼), 从5月3日起,即龙眼盛花期,每隔6d用甲基托布津 1500倍液喷药 1次,5月 15日喷药次日用牛皮 纸袋将整个果穗包裹。其它管理同大田。9月 1日采摘后用空调车运回实验室(福州市)备用。 1.2.2 接种物的制备 将果肉分离法得到的高分离率的 2个潜伏性真菌菌株———毛色二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46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9910016,B0210021,F0310023,B0510019),福建省重点科技 项目(2006S0003)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