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有情感载体及自由精神家园
独有情感载体及自由精神家园摘 要:本文旨在论述明清时期小品文的情真、意趣、体活、语畅、文短的审美特色,并进一步指出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在通用文化之外,努力寻找到的属于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寻找属于自己的文体,并以此建构自己独立自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小品文;明清文学;文体;文人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003—02
“小品”的概念由佛经移来,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小品”作为中国古文中一种独特文体,其名称始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成的《苏长公小品》。在中国古代的文体著作中,还没有任何人为小品文做过严格的界定。因此,小品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说明,也可以是笔记、尺牍、序跋、铭志、传记……除了它的篇幅短小外,它的文体特征是非常模糊的。在明清时,与“小品”相近的概念,还有“小文小说”、“小言”、“小题文”等。它们与“小品”名称不同,内质则近,可视作“小品”一词的异称。到了清代,“小品”一词才固定下来,作为这类文的通称。
小品兴起于六朝,以《世说新语》为代表,是纯文学的开启。后经苏轼、黄庭坚、归有光等人的发展,为晚明小品的兴盛做了先导。明代中后期,小品文创作蔚然成风,在士大夫文人间成为普遍盛行的文学现象,并一直绵延至清代前期而未衰,其成就为前人所未有。时至明清时期,它已经成为作家们在通用文化之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种价值观念、审美规范和生活方式,甚至被人称为“消遣”或“隐逸”的文人文化。
很多时候,相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正宗地位的传统古文,小品则一直被视为旁门左道,正如俞平伯指出的:“夫小品者,旁行邪出文字之别名也。”(《跋》)小品独抒性灵,是“载道”传统古文的反叛,所以它的发展始终处于被排挤、遭压抑的地位。应该说,小品文是当时人们蔑视圣贤偶像和权威,向传统的道学挑战,表现自我,弘扬主体意识,追求独立人格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是人性的觉醒、个性自由的具体反映。小品不是载道文学、事功文学、谀颂文学、庙堂文学,而是正统以外的个人文学、性情文学、闲适文学、趣味文学,是一种超越具体文体,从而表现独特文人精神的文化。
概观明清时期的小品文,它的基本特征具体可作如下概括:情真、意趣、体活、语畅、文短。
一是情真
“真”是小品文最核心的审美特征。小品最重“真”,是“真”文学。它反对传统古文和八股文的高、大、虚、伪、空、假,主张表现率真、自然之情,不做作,不掩饰,去除道学气、空洞语。人真、情真、语真。小品的精神是文人的精神,小品是文人性格的流露和张扬。
唐顺之认为天地间好文字必须“具千古只眼”,有“一段真精神”,下笔时“真抒胸臆,信手写出”(《荆川先生文集·答茅鹿门知县》)。李贽倡导童心说”,谓“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焚书·童心说》)。他又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童心说》)。陆云龙《叙袁中郎先生小品》也说“文章亦抒其性灵而已”(《皇明小品十六家》)。袁宏道更倡导“性灵说”,鲜明地提出文章要“独抒性灵”、“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中郎全集·叙小修诗》)。他还说“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袁中郎全集·叙小修诗》)。“真人”作“真声”写“真诗”,这虽然是针对诗而言;也是对小品的要求。衰宏道自称越中诸游记“无一字不真”,说如果给“作假事假文章人看,当极其嗔怪”(《衰宏道集笺校》)。陈嘉兆评陈仁锡《东粤李老师集序》时说:“作文字无一诚立于其问,便是伪理学、伪经济。”(《皇明十六家小品》)沈守正《凌士重小草引》强调:“与其平也,宁奇;与其正也,宁偏;与其大而伪也,毋宁小而真。”(见陆云龙辑《明文奇赏》)雷思霈推崇衰宏道说:“夫惟有真人,而后有真言。真者,识地绝高,才情既富言人之所欲言,盲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潇碧堂集序》)“真”是如实记录作家的心灵历程,充分展示作家的个性风格,表达作家对社会、人生的真实看法。不隐藏自己的感情,真情至性,任性而发,纯真流露。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元真气也。”(《陶庵梦忆》)只求真,不求尽善尽美。
小品中多表现率、放、颠、傲、狂、怪、懒、拙、痴、愚、病、醉、戏等,皆是“真”的极端表现。“真”是小品的精髓和内质,是小品的灵魂,小品其他特色皆由此而生。钱穆曾针对小品所说,中国文人写的大多是实用的文章,唯有小品才写了自己的性情,才是审美的和文学的。
二是意趣
“趣”即崇尚自然、本色、纯真,忌学问、忌说教。它又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东西,具有“味外味,韵外韵”(陈继儒《陈眉公全集·文娱序》)。趣”与“真”相联系。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