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doc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张小莉 (甘肃省榆中县中医院 甘肃榆中 730100) [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已经越来越多的危害到现代妇女的生活质量,成为带来严重社会负担的病种之一,该文主要论述其病因病机,以便为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肾虚,肝郁,血瘀.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等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严重危害人类,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现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综述如下。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名归属 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对骨质疏松症定性、定位较准确的当属“骨痹”“骨痿”。“骨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骨痿》中进一步指出了“骨痿”与“骨痹”间的差异,认为“骨痹”是“骨痿”的进一步发展,其后张从正则从临床症状角度谈到了两者的不同,他在《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无说》中指出两者应分而论治。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 2.1肾虚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故肾虚可以导致髓虚而骨发生病变。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素问·逆调论》:“帝日: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歧伯曰:是人者,素肾气盛,以水为是,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认为其发病根源皆在于肾,肾主身之骨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的不足,影响骨髓和血之化源,精不生髓,骨失髓血充养,发生骨骼脆弱无力之证。同时《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古人已认识到随年龄增长,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盈到竭的生理变化过程,因本病发生与肾虚有关,故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之年,肾气虚,天癸竭,髓减骨弱,易发骨痞,此为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奠定了基础。总之,骨质疏松症,中年起病,老年成疾,正是由于“肾气衰”“天癸竭”所致,其变化规律与“肾主骨”理论是一致的。 2.2脾虚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痿》中亦云:“阳明虚则气血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2]。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交通上下,灌溉四旁,从而维持气、血、精、津的相互转化。同时,脾主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通过其“主运化”、“主升清”、“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将饮食物消化吸收,并将营养物质转输至全身,由于脾胃所化之水谷精气可以充养肾中精气,使其充盛,因而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曰:“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如果脾胃功能衰惫,气化失司,枢机不利,血不化精,则骨骼因精微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气虚不能充达,无以生髓养骨,而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3]。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饮食五味影响骨的生长,同时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灵枢·决气》篇说“谷气入满,淖泽注于骨”。所以,《素问·痿论》篇则提出:“治痿独取阳明”。 2.3 肝郁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血和津液才得以正常运行和输布代谢,脾胃才能正常运化和腐熟水谷精微。若肝阴血亏虚,筋骨失去濡养,或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血和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进而影响对筋骨的营养,如果影响到脾则导致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而不能濡养筋骨;如果影响到肾,则导致藏精失职,肾精亏虚而不能充养于骨亦可致骨痿。《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肝气衰则筋不能动”,筋附着于骨,筋伤则骨软,步履不坚、行走不稳之症而现。又《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体现了肝脾对筋骨的濡养作用。另一方面,肝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肝藏血,肾藏精,而精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肾精亏损,肝阴不足,亦可引起肾阴亏虚。 2.4 血瘀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渐” 人体的气和血周流于全身,是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气滞血疲,瘀血阻络,则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天癸竭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