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物理学发展报告当代光学进展(下)
当代物理学发展报告——当代光学进展(下)
2007年05月11日 05:04
上一篇:/jhlb/blog/item/a157c7ce1074690293457e52.html
3.全息光学的兴起
(1)从瑞利判据到全息术的发现
尽管近代全息术总与激光联系在一起,全息术的思想却在激光出现前的大约30年就萌生出来了。实际上,全息术思想与显微技术有着不解之缘。首先提出全息术思想的是英国物理学家伽柏(Gabor,Dennis1900~1979)。他是在研究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时产生这一思想的。
根据波动光学理论,任何光学成像系统能分辨目标的最小间隔都有一定的限度。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aigh, John William Strutt 1842~1919)曾给出光学系统分辨细节能力的判别标准,它称为瑞利判据。瑞利判据已成为估算和比较光学系统分辨本领的统一标准,它是光学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瑞利判据,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角为ε=0.61λ/A,λ为入射光波波长,A为显微镜的孔径数值。1934年,伽柏正在一家英国公司实验室工作,他的任务是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尽管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已经比最好的光学显微镜提高了近百倍,但仍不足以分辨晶格。主要障碍来自两个方面,这就是球差δs=Csα30和衍射差δd=0.6lλ/a0,a0为孔径角,Cs为球差系数,两者相互制约。如果兼顾,不得不把电子显微镜的孔径角限制在5×10-3弧度,此时,所能分辨的最小间隔为0.4nm,而分辨晶格至少需要可分辨的间隔为0.2nm,这一长时间难以克服的困难,使伽柏认识到,不能再沿原路思考这一问题。由电子衍射,使他想到了X射线衍射术。
进入到20世纪的波动光学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应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不仅能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现象,以该原理为基础,光的衍射理论也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本世纪初,从对X射线本性的讨论开始,许多著名物理学家卷入到对X射线的研究。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Laue,Max Von 1879~1960)在索末菲的研究生弗里德里奇及伦琴的研究生克尼平的协助下,在一块硫化锌晶片上,获得了X射线的衍射图样。这一著名实验得到了多重的成果,它不仅证实了X射线的波动性,也揭露了晶体的周期性规则结构。它提供了根据结构已知的晶体衍射,测定波长的方法;也提供了根据波长已知的X射线,进行晶体空间结构研究的途径。劳厄的这项成果,使他获得了191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继劳厄之后,英国布喇格父子开展了应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结构的系统实验研究。他们在劳厄获奖的次年,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小布喇格获奖的当时,年仅25岁,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使伽柏受到启发的,不仅是布喇格的X射线显微镜,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二次成像重现技术①。与一般透镜成像不同,应用X射线照射晶体,直接得到的仅是有规则的斑点群,即衍射图样。只有用相干光对衍射图样进行第二次衍射,才可能复现晶格的像。伽柏还同时注意到了布喇格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他们没能记录傅立叶变换的全部信息。由于相位在拍摄过程中被丢失,布喇格的方法只适用于入射线与衍射线间相位改变量已知的特殊物体。为了记录相位,伽柏想到了荷兰物理学家泽尼克(Zemicke,Fritz1888~1966)在1934年发明的相衬显微镜。相衬显微镜原是适应生物学及医学的需要研制成功的。这种显微镜可以把衍射光的相位与直接光相比较,使被观察的不同细胞带上不同的颜色,这样既清晰可见,又无需染色,因而不致把细胞破坏。伽柏从中抓住了最宝贵的一点,这就是利用背景记录相位的方法。如果说伽柏的全息术是在1947年复活节观看一场网球赛时突然想到的,那么这种思想从潜在到萌发却经过了长时间蕴酿而成的。泽尼克所采用的“相干背景”使伽柏想到,若用直接而来的相干背景波作为参考波,与来自观察物的衍射波相互干涉,在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干涉图样,将不仅包含了信息的振幅(强度),也将会把相位记录在内。伽柏把这种干涉图样称作“全息图”。在全息图上,两束光的同相位处,光强极大;相反处,光强极小。当拍摄的全息图是正片时,再用参考光照射,透光强处相位将与物波相同;弱处则相反;于是物波的波前即可重现。就这样,伽柏利用了重建波前的方法,为他所研究的电子显微镜提出了二次成像的方案①②。这个方案的第一步是用电子束照射观察物,使被物衍射的电子束与相干背景,即入射光束中未被衍射部分的电子束发生干涉,在底片上记录相干结果。第二步则是用光学系统再现,并校正电子光学的像差,然后再在底片上得到再现的像。伽柏与他的助手一起,于1918年首次获得了全息图及其再现像。这个图象就是Huyges(惠更斯)Young(杨)和Fresnel(菲涅耳)三位波动光学大师的名字。尽管所拍摄的物受到同轴的限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孪生像的干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