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正在毁掉我们的想象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享正在毁掉我们的想象力   如何拯救一个濒临倒闭的自行车厂?把库存的自行车加上智能锁,刷上一个亮眼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都可以,实在不行就都刷上,往大街上一放,就是共享单车。   很快,明明眼看着要倒闭的自行车厂,就扭转成了创业独角兽,融资、路演、市值几十亿,单位必须是美元……   以此类推,如何拯救一个快要倒闭的雨伞厂、篮球厂、服装厂……   有了“共享”这道救命符,厂房的库存都变成了经济,共享经济。   一   中国企业的创新潮都是按年算,每年一个关键词:O2O、P2P、“互联网+”、VR、共享经济……   如果说,“互联网+”还需要产业基础的门槛,“共享+”的门槛正好低到所有创业者都可以一试的地步。   用互联网技术释放闲置资源的共享模式,正在演化为用互联网技术做硬件租赁。一开始大家瞄向的还是产能剩余,但哪来那么多产能剩余?没有剩余,制造剩余也要共享。   在这一轮被推上风口的,是共享充电宝。火热的势头不亚于共享单车,但二者本质其实都是硬件租赁。不仅没有释放闲置的充电宝资源,相反,为了完成比对手更密集的布局,这个行业还得进行一场硬件采购的军备大赛。   2013年,袁炳松在浏览淘宝“双十一”数据的时候发现,24小时内,淘宝共卖出了200万台充电宝。2014年8月,他创办了来电科技,理由是,他认为手机充电是硬需求。2017年4月,来电科技获得2 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袁炳松可能忘了,充电宝有个学名叫做移动电源,用户购买充电宝不仅是为了充电,更是为了随时随地都能充电。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他们愿意付出近百元的成本拥有一块移动电源,而不是添置一套更便宜,也更方便携带的充电头和充电线。   硬件租赁的形式会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不断升级,公共充电站可以升级为共享充电宝,但本质并没有变。   十年前的光碟租赁生意,到今天也可以摇身一变成共享光碟,扫码―注册―付款―借出,除了产品,其他流程和共享充电宝一模一样,却依然挡不住视频网站的无情碾压。   当然,共享充电宝还有一个优势:财大气粗。这点共享光碟可比不了。今年3月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相继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街电获陈欧3亿元投资,Hi电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拿到3.5亿元业内最高融资。截至目前,整个行业融资金额近12亿元。   尽管融资额越来越高,但“共享+”不过是一场低门槛的狂欢,用户、创业者、资本都可以免费进场,不过有的人只想赚一把就走,有的人却把舞池中的幻影当真了。   二   ofo从北大校园起家的时候,收集了2 000辆大学生个人的自行车进行共享。开始扩张后,几百万辆小黄车却都是采购而来。   没必要纠结ofo到底是在做共享单车还是分时租赁,小黄车的车轮不会因为“共享”或“租赁”而停下。能否提高商业效率,才是小黄车继续前行的关键,对共享充电宝而言同样如此。   共享充电宝能提高这个行业的效率么?   国内目前存量的充电宝就有20多亿台,14亿手机用户1人1台还有多。但这个行业似乎觉得还不够,小电科技筹备了每天10万台桌面充电器的产能,来电科技也筹备了每月大柜机3 000台、小柜机5万台、桌面机30万~50万台的产能。   对比被我们认为数量巨大的共享单车,上海市有10多个共享单车品牌,一共也才投放约28万辆单车。即便按照这个城市的最大容量投下60万辆单车,在居住人口约为2 420万人的上海,渗透率也不过2.5%。   拥有2 000多万人口的上海,一定会发生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一定会发生手机临时断电的窘境。   对一个有大量充电需求的用户而言,充电宝私有的成本如此低,便携性也这么高,为什么要冒着可能充不到电的风险,在包里少放一块几百克的充电宝?如果只是临时性的偶发需求,足以支撑起这么大的市场么?   我们不确定共享单车是否太少了,但我们知道共享充电宝一定太多了。   按照之前的产能速度来算,只需要一年时间,小电科技就能布下4 000万台桌面充电器,来电科技也能布下几十万台充电柜设备、近600万台桌面充电器,整个行业投向市场的共享充电宝很快就能突破一亿台。   共享充电宝这么多,用户都不够用了。   要让这一亿台共享充电宝用起来,得有一亿个手机用户每天到商场、咖啡厅、KTV、餐厅去充电,而且要请他们一定得根据商家的布点,“有计划”“有调配”地前往,不然又会发生充电宝数量与用户不匹配的局面。   为了占据更多用户可能使用充电宝的场景,挤出竞争对手,布局速度还会加快,来电科技的目标已经从百城万点升级为了百城百万点。他们忘了,让现有的商品增加流通率,提高复用率,降低单次使用成本,才是共享经济本来的意义。   共享充电宝模式不仅没有提高产品的使用率,反而不断创造着更多闲置资源,铺下的点越多,产品使用率也越低。   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