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面对地震-高密教育局.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面对地震-高密教育局

《地震科普》教案 刘丽群 开发区中学初一级部 2010、3 《地震科普》教案 第1课时 课题: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成因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 地震的种类 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天然地震按成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的定义 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的力,这种作用力,叫地应力。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积累和作用下,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产生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迅速传到地面,这就是构造地震。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强烈的构造地震破坏力很大,是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主要对象。 火山地震的定义 由于火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这种地震的震级一般较小,造成的破坏也极少,只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陷落地震的定义 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并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开采形成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都很小。 诱发地震(人工地震)的定义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引起的地震,叫诱发地震,也叫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 、油井灌水等也可诱发地震,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水库地震是当前要严加注视的地震灾害之一。 地震的纵波和横波 震源处的岩层活动产生强烈震动时,会产生一种以很快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其中一部分传到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的方向相垂直的是横波,与传播方向相一致为纵波。纵波每秒种传播速度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震源和震中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叫“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大,一般是破坏性最严重的地区,也叫“极震区”。 震中距和发震时刻 从震中到地面上受地震破坏影响的任何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发生地震的时间称为发震时刻。 震级的定义 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度量,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它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并考虑到地震波随着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而得来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小于2.5级的地震,人不易感觉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称为“小震”或“微震”,2.5——5级地震是“有感地震”,人们有不同程度感觉;5——7级地震是“破坏性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7级以上地震为大地震,会在一个大范围内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迄今记录到的地球上的最大地震为1960年5月21日智利8.9级特大地震。震级每相差一级,其能量相差约为30多倍。可见,地震越大,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烈度的定义 通常把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的程度叫地震烈度。烈度根据受震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破坏程度和地形地貌改观等宏观现象来判定。地震烈度的大小,与地震大小、震源深浅、离震中远近、当地工程地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是根据各地遭受破坏的程度和人为感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烈度大小与距震中的远近成反比,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反之烈度愈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震烈度分为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 地震破坏的种类 地震灾害主要分为:(1)地震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建筑物的破坏、地表的破坏、海啸;(2)地震破坏造成的间接损失(也称地震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等;(3)地震破坏造成的第三次灾害: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心理性的次生灾害);(4)人畜伤亡。 地震破坏作用的特点 (1)破坏面积广。一个7级以上的大地震,能造成数千平方公里破坏,一个8级地震,则能造成上万平方公里甚至几十万平方公里的破坏。(2)破坏作用的续发性(连锁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会诱发出多种灾害序列,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震灾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