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剖面数据采集与剖面图制作(宜昌)
数字剖面数据采集与剖面图制作 数字剖面数据采集与剖面图制作 导线号 分层号 分层位置(米) 0-1 0 0 0-1 1 30 0-1 1 50 0-1 2 80 2 室内剖面数据系统操作 注意要点 注意事项 1、照片无法导入的原因有。①照片数码序号之间为逗号相隔,不是在英文编辑状态下操作的。 ②操作有误,数码序号过长、录入错误。③照片文件夹存放在NTFS格式的硬盘中,可能导致导入失败,把文件存放在FAT32格式的硬盘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哦!!! 1 资料整理、检查、编辑与剖面厚度计算 2 剖面图、柱状图制作 三、剖面图与柱状图制作 1 资料整理、检查、编辑 与剖面厚度计算 1 剖面整理编辑与厚度计算 (1)进入剖面整理编辑 剖面数据的编辑与整理主要包括有: ①数据完整性检查 ②分层的室内归并 ③照片导入 ④素描图完备程度 ⑤剖面小结的编写。 ⑥真厚度计算等。 特别注意分层线库和 分层数据库产状的选 取 ? (2)厚度计算 1 剖面整理编辑与厚度计算 A 真厚度计算 系统自动计算分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产状选取是按就近原则选取来计算该层的厚度。计算完毕,在厚度计算框中(最下面的编辑框中),自动填入计算结果。 1 剖面整理编辑与厚度计算 演示 B 自选产状剖面厚度计算 允许根据层的情况选取产状。 因为程序按就近原则选取产状来计算该层的厚度不一定合理。可以在分层厚度计算编辑框中,查看产状值是否合理(不合理可直接修改),也可通过图上来检查。可通过EDIT来修改任一一层的计算用的产状。 1 剖面整理编辑与厚度计算 演示 C 按产状分段分层剖面厚度计算 在同一层中,如果存在多个产状,用一个产状计算本层厚度是不合理的,这时可采用按产状分段分层剖面厚度计算. 1 剖面整理编辑与厚度计算 演示 D 按室内分层剖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据录入编辑。可以把分层厚度计算编辑框的字段说明条,用鼠标拉开新分层号(变宽),要输入那一层,双击新分层号,在该位置会变成编辑框,用户可直接输入。 1 剖面整理编辑与厚度计算 重点演示 注意升序、降序用途 目的是解决背向斜厚度计算和对新分层重新进行排序,解决褶皱、断层对地层重复和缺失地影响,合理绘制柱状图 ? 在图上1层对应3层,但剖面1层出露不全,2层为背斜,这就要求室内重新分层,对于不需要的厚度,进行合理取舍。 E 高精度剖面厚度计算 真厚度就是导线(斜距)的长度。计算完毕,在厚度计算框中(最下面的编辑框中),自动填入计算结果。 1 剖面整理编辑与厚度计算 2 剖面图、柱状图制作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柱状图和剖面图绘制参数说明 由底到顶:画柱子时,最上层号是剖面数据采集的最后一个层号,然后倒序由上往下绘制 由顶到底:画柱子时,最上层号是剖面数据采集的第一个层号;然后按序由上往下绘制 自定义分层线:直接读取自定义分层库绘制剖面的分层线 默认:直接读取分层库绘制剖面的分层线 产状位置画分层线: 可以在产状的位置上按产状要素绘制产状线,但产状线的长度比正常的分层线短一些。该功能便于用户画岩层花纹 ①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 (1)剖面图绘制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注意剖面图中要靠 自己绘制岩性花纹 ①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 (2)柱状图绘制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岩石花纹库输入:输入每一层的岩石花纹,由相应的字典辅助输入。每一层可以输入三种岩性及所占的比例 对花纹库中没有的岩石花纹,用数字填图程序中附加的岩石花纹设计程序进行补充修改 (3)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演示 (4)剖面地层单位输入 群组段:是一个综合模块。为画柱状图用,把各层归属到界系统群组段中。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演示 (5)剖面柱状图横格高度调整 在柱状图中,由于各层的厚度不同,造成分层描述字体很小,在图中显得很拥挤。在不改变分层厚度的情况下,我们把各层层号、层厚和分层描述的顶界的位置称为横格高度,为了使柱状图美观整齐,我们对各层的横格高度进行调整。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 * 2007年3月 王 伟 一、剖面数据采集录入规则 三、剖面图与柱状图制作 二、数字剖面系统操作 四、剖面数据导入PRB库操作 0 1 2 30米 80米 50米 1层 2层 3层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