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哲学

二、玄学与道教 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潮。 三玄:老、庄、易 三期:正始/竹林/元康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 正始玄学,讨论有无本末问题,将“贵无”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以无(自然)为本,以有(名教)为用,名教出于自然; 竹林玄学:阮籍、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 重才能而轻德性 声无哀乐 元康玄学:郭象 名教即自然 逻辑演进完成:对儒家名教的由怀疑到否定到肯定 兼综儒道 魏晋玄学理论价值 魏晋玄学被称为“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 思辨,清谈,审美,个性,钟情 魏晋玄学的思辨成就,为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所继承 2,隋唐道教 道教渊源:古代鬼魂崇拜、庄子神仙学说和秦汉黄老之道 道教精典:《道德经》、《太平经》 基本信仰:“道”(宇宙本体,也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 终极目标: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道教创立于东汉。唐开国前,道教看好李渊。李世民登基后,下旨排序“道、儒、佛”。 儒教压抑人性和自由,佛教断绝一切尘念,道教则能同时补二者之不足。 首先,崇尚性、命兼修的思想方法构成对儒学的补充;其次,道教与道家又有区别,因为道教并不反对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使人各取所需。 武当金顶 武当皇城 三、自然之道     道法自然 虚静其心     神乎技 1,道法自然 法,效法,以……为法则。 自然,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和副词;不是指“自然外物”,而是指“本来如此,自然而然, 顺其自然”,指一种最好的状态和方式。 《老子》十七章: 悠兮其贵言(宝重其言,不轻易出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二十三章: 希言(少说话,不施加政令,行不言之教)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自然与无为  自然,常是对天地的运行状态而说的;无为,常是对人的活动状况而说的。“自然”是对天地(道)的写状,“无为”的观念是对“自然”一词的写状。二者是合二为一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乃是指“无为”所产生的效果。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也就是以“自然”的态度去“为”,所谓“为而不恃”、“为而不争” 。 自然之道与推崇个性 崇尚自然,强调人性的自然存在方式,这必然导向提倡独立人格的保持,个体价值的实现。 道家抨击君主,鄙弃物欲,诋毁文明,反对家、国观念,力促个体摆脱这些观念对人性自然的束缚。 法天贵真   《庄子·渔父篇》认为“强哭”、“强怒”或“强亲”者则失却自然,故庄子主张“法天贵真”。   就文学创作而言,情感的抒发应是自然的,文学的语言形式和艺术风格也应是自然的,若行云流水,若春鸟秋蝉。 自然之道与文学之美 刘勰以“自然之道”作文学本体之论 司空图依“自然之境”品貌诗歌风格 苏东坡用“自然之物”比兴审美意境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喟叹“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言外之意     道家认为言不能传道,道的精髓在言之外,故主张“得意而忘言”,“行不言之教”。    儒家文化从“载道论”走向了攫取话语权的经学中心主义,道家文化则从“得意忘言”走向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2,虚静其心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涤除玄览 《庄子》:心斋、坐忘       圣人之心静乎 《老子》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老子》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有室之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心斋坐忘 (1)心斋。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 (2)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为坐忘。 3,神乎技 超感官之“观”:官知止而神欲行 无象之象:象罔得玄珠 神乎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纯粹知觉:以天合天 得意忘言:筌蹄之喻 《庄子·天地篇》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 口契 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第三章 道家文化 老庄 玄学与道教 自然之道 渔樵问答 一、老子与庄子 1,老子其人其书 《史记》中的三个“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孔子之前; 老莱子,与孔子同时; 太史儋,后于孔子1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