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十年:走向全方位务实合作
《国际问题研究》 年第 期
2015 5
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十年:
走向全方位务实合作
金 玲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的合
〔提 要〕
作已超越初期单向援助合作,形成多层次、跨领域和制度化的全方位合作,
合作的根本驱动力也从政府转变为市场。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
主要力量,中欧在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领域内的分歧正逐渐缩
小,合作日益密切。不过,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表明,双方均需在应
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欧盟、中欧关系
〔关 键 词〕
金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者简介〕
D822.350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 ) 期
0452 8832 2015 5 0038-13
〔文章编号〕
自2005 年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以来,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呈
现出多层次、跨领域和制度化的特征,双方围绕清洁发展机制、可再生能
源、能效提高以及碳捕集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以下简称
CCS)等关键议题开展大量务实合作。随着中欧关系的深化和拓展,应对气候
变化合作在中欧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内涵日益丰富。在经历了哥本哈根
的 “低谷”之后,中欧正努力缩小分歧,共同推动各方达成共识,推动国际
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一、中欧气候变化合作的发展历程
2005 年中欧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前,双方合作主要表现为单向援
38
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十年:走向全方位务实合作
助,内容单一,政府主导。以“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建立为标志,双方开
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合作日益制度化和市场化。总体上,中欧在应对气候
变化领域内的合作先后经历了从单向援助到双向互利合作,从环境领域扩展
至气候变化、能源、城镇化等多领域,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合作等变化。随
着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的立场也愈益接近。
(一)从单向援助合作迈向国际协调
欧盟在 1998 年的对华第二份“沟通文件”中首次提及气候变化议题,
就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表示“担忧”,提出“要确保中国
承诺应对环境挑战”,并表示欧盟将“提供援助”。[1] 欧盟此时对气候变化
问题的认知主要是环境维度,关注的是“中国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单向援助。在 2001 年出台的第三份对华政策文件中,欧盟
突出能源与气候变化之关联,认为“中国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其能源产
业规模决定了其政策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尤其是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欧盟应帮助中国发展适宜的战略和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2] 但此时气候变
化合作在中欧关系中仍处于附属地位,并非独立议题。欧盟也未超越援助视
角,仅指望通过援助或施压等手段来塑造中国的发展模式。2003 年欧盟对华
[3]
政策文件将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置于“加强多边体系,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框架之下,使中欧气候变化合作超越双边和援助范畴,纳入国际合作视角。
[1]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with China,” COM(1998)181 final, March 25, 1998, http://
eur-lex.europa.eu/smartapi/cgi/sga_doc?smartapi!celexplu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