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五年高考分析(汇总)-双向细目表.doc

  1.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科五年高考分析(汇总)-双向细目表

五年山东高考命题 双向细目表及命题趋势预测 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0一三年十一月 目 录 1、语文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预测 一、高考分值及分配比例(满分150分) 考查类别 分值 所占比例 语言文字运用 27 18% 文言文阅读 22 15% 古典诗词鉴赏 14 9%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6% 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 18 12% 写作 60 40% 二、分项解析 考点一、基础知识。考查形式:选择题,五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时间 考点 语音 字形 标点 词语 病句 2008年 多音字 同音字、音似字;形似字 引号的用法 词语与成语运用的合并考查 成分残缺;逻辑不当;产生歧义。 2009年 语音与字形的合并考查的形式。音似字误读;形似字误写。 逗号用法;引号用法 选词填空 成语运用 成分残缺;句式杂糅;重复累赘。 2010年 多音字 音似字 形似字 冒号、引号、顿号的用法 词语与成语运用的合并考查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 2011年 多音字 形似字 选词填空成语运用 搭配不当,重复赘余 2012年 同音字、 音似字 音似字 选词填空 成语运用 逻辑不当,句式杂糅,产生歧义 2013年 多音字 同音字、 同音词 顿号、问号 括号的用法 同义词与成语运用的合并考查 成分残缺;逻辑不当;产生歧义。 (二)今后高考预测 1.字音字形着眼于常见常用(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最典型最基本,但出错率较高,以必修现代文课下注释为主。 2.字音和字形有可能组合在一个题目中考,或把字形和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考,要着眼于运用,少进行静态分析。 3.标点符号考的可能性较大,但有些年份也轮空。 4.语病辨析侧重于语意明确的考查,同时注意句式杂糅和成分残缺。 考点二、论说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一)五年高考考点分布 考试年份 第6小题 第7小题 第8小题 2009 概念理解 筛选整合 理解分析 2010 概念理解 筛选整合 理解分析 2011 观点理解 筛选整合 理解分析 2012 筛选信息 筛选整合 理解分析 2013 概念理解 筛选整合 理解分析 (二)分点解读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相对固定的专用术语;含义,指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多指本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含意,指句子含有的意思,指语境意思。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需揭示作者的观点以及观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选项中设置的句子多不是材料中的原句,需要把握作者观点,进行整合。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类题目命题者一般都要以偷换概念、混淆是非,夸大事实、导致谬误,正误夹杂、干扰判断等方式设置干扰项。 (三)高考预测 1.论述文文本选材以文化现象、文艺理论、美学观点、国学典籍等内容为主; 2.论述文本考查重点仍以概念理解、信息筛选与整合、理解概括文意、分析综合为主; 3.题型、分值相对稳定,仍然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考点三、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主观题,文言翻译,共10分 (一)五年高考考点分布 考试年份 第9小题 第10小题 第11小题 第12小题 第13小题 2009 实词 虚词 筛选 分析理解 文言翻译 2010 实词 虚词 筛选 分析理解 文言翻译 2011 实词 虚词 筛选 分析理解 文言翻译 2012 实词 虚词 筛选 分析理解 文言翻译 2013 实词 虚词 筛选 分析理解 文言翻译 (二)五年高考文言虚词分布 2009 且 而 以 者 2010 之 于 以 其 2011 之 而 于 则 2012 乎 而 以 为 2013 因 而 于 乃 (三)高考预测 1.近五年来,文言文选文有史传文、写景状物散文、札记随笔,但仍以史传文为主。 2.文言文考查重点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筛选整合信息,文意概括及分析理解,文句翻译。 3.文言文理解的关键是实词、虚词的理解,其中,文言实词考查稳定,数量明确,且在教材基本篇目中出现频率较高;文言虚词重在考查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且其中呈现为一内一外,不避冷不避热;文言句式以隐形考查为主,且扣点赋分。 4.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有可能对鉴赏能力进行考查,断句和标点题目有可能会出现。 考点四、古诗鉴赏。考查形式,主观题,即14小题,分两部分设题,共8分。 (一)五年高考古诗分布考查年份 时代 题材 考查点 作家作品 2009 宋诗 羁旅之情、思想之感 语言、情感 杜牧《寄远》 2010 宋诗 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形象、技巧、思想情感 阮籍《咏怀》 2011 唐诗 淡泊清高、任性自然 语言、形象 储光羲《咏山泉》 2012 宋诗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