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卢姓来源及发展现状
                    卢姓来源及发展现状
卢姓的来源和发展现状
我本人姓卢,是济源市文物考古工作者,有责任对卢姓的来源和发展状况进行考证。表面上看是卢姓的发展史,实际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汉民族的一个支脉,对研究中国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根据史料记载:姜太公第八代孙高傒,因拥立齐桓公有功,封赏食于卢邑为卢子国,高傒为首位卢子国国君。卢子国(卢邑)的都城为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国庄。田氏篡权代齐后,世居卢邑的高氏子孙们为避祸而被迫离开山东长清卢邑,逃散于燕秦二国之间,高溪后裔主要一支后聚居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后,为避免田氏掌控的齐王朝官兵追杀.多改以原藉地名卢(邑)为姓,
卢姓还有两支出自河南洛阳,是北魏时鲜卑族的吐伏卢氏、莫芦氏。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也改为卢氏。
卢姓人口在中国有800多万人,排为第42大姓。分布很广,以广东、河北、广西较多。卢姓不仅汉人使用,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卢姓。如:汉代匈奴人、金时女真人、清代满族,现代蒙古、朝鲜、土家、土著、布依、黎、苗、壮等民族皆有卢姓。
济源卢姓大部分的先祖,是在明代洪武8年,从山西洪桐县狄恨村迁移过来兄弟两个,分别在关阳、思礼两个村安家。关阳村是卢伯元,思礼村是卢伯通。后子孙又迁各地。卢姓迁济源600余年,现发展成2万余人,虽分居各地,但亲情不断,有事互相来往,辈份不乱,每个人按族人规定的辈叫名。
卢姓排辈为:伯公士英廉、奉化守毓九、加希生应宏、永锡景志广,一心耀乃仁、信崇祥怀续、若宜聚成临、文道济盛世、学礼铭敬存、和瑞泽宪宇、渊识步青云。从卢值第一代算起,到我这一辈已64代。卢敖迁河北范阳。卢仝迁往河南济源武山。卢仝后裔迁洪桐县狄恨村。卢伯元迁济源思礼后迁关阳村西河湾。我爷爷卢方卓迁上寨熬坪。我于2000年迁亚桥铁岸村。迁徙是一个民族、一个家庭经常发生的事。由于迁徙,改善了生存环境,增强了生存能力,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社会文明进步。
下面我把卢姓从立姓祖,到我下辈至罗列出来。需要说明的是:从西汉以后辈份排列比较准确,史料较多。西汉前史料较少,可能有误。再则世代发展顺序有一部分不是长子长孙。每一代都有多条分支,由于人力物力所限,难以全部记述。我所考证的只是一条经纬分明的卢氏分支奉献社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每一个卢氏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族谱分支,按辈份追根溯源,找出自己的祖宗。
范阳中兴始祖:卢植,生于东汉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河北定兴县南之固城镇人,任九江、庐江太守,拜中郎将,卒于公元192元。
第二代:卢毓,卢植第四子,任光禄大夫,升为司空。
第三代:卢钦,卢植孙,封大梁侯。
第四代:卢志,卢植曾孙,郡太守,升至尚书。
第五代:卢湛,卢植5代孙,任国子祭酒,侍中。
第六代,卢偃,卢植6代孙,为山东临淄太守。
第七代:卢邈,卢植7代孙,为范阳太守。
第八代:卢玄,卢植8代孙,任幽州刺史。
第九代:卢度世,卢植9代孙,任青州刺史。
第十代:卢尚之,卢植10代孙,任青州刺史。
第十一代:卢文甫,尚之长子,任司空参军。
第十二代:卢敬通,文甫子,任太常博士。
第十三代:卢正观,敬通子,任龙邱令。
第十四代:卢羽客,正观子,任卫南丞。
第十五代,卢文励,羽客子,任膳部郎中。
第十六代:卢钊,文励子,任济宁令。
第十七代:卢祥玉,钊子,任济州司马。
第十八代:卢之翰,祥玉子,任临潢尉。
第十九代:卢伦,之翰子,唐十大才子之一,任户部郎中。
第二十代:卢筒求,伦四子,任尚子左仆尉。
第二十一代:卢嗣业,简求子,任礼部郎中。
第二十二代:卢潮辅,嗣业子,任福州府通判。
第二十三代:卢先起,潮辅子,任参知机务。
第二十四代:卢恺,先起子。
第二十五代:卢照邻,唐初四杰之一,诗人。
第二十六代:卢坦,照邻子。
第二十七代:卢储,坦子。
第二十八代:卢仝,济源人,著名诗人,茶仙。因去浙江办理家叔后事,办事后来济访友韩愈留在武山头下石榴寺读书,定居武山村。是济源卢氏开基祖,因受牵连死于甘露事变。
第二十九代:卢添丁,仝子,为逃灭门之祸,到山西平阳府洪桐县狄恨村后裔延继定居564年,传生15代。
第三十代:卢祯,添丁子。
第三十一代:卢(亻思),祯子。
第三十二代:卢珍,(亻思)子,任河北转运史。
第三十三代:卢士宗,任礼部侍郎。
第三十四代:卢衍,士宗子。
第三十五代:卢望,衍子。
第三十六代:卢质,望子,拜太子太保。
第三十七代:卢琼,质子,任兵部员外郎。
第三十八代:卢得一,琼子,沁阳人,官邑宰。
第三十九代:卢真启,得一子,沁阳人,官邑宰。
第四十代:卢亿,真启子,任少府监致仕。
第四十一代:卢多逊,亿子,任兵部尚书。
第四十二代:卢雍,多逊子,任**主薄。
第四十三代:卢又玄,雍子,任襄州司士。
第四十四代:卢伯元,又玄子,从洪桐县迁济源思礼后迁关阳村。
卢伯通,又玄子,从洪桐县迁济源思礼村。给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