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粘膜上发生的斑丘疹、疱疹、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或粪便传播,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少数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做好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主要做好以下几点护理工作:
1、一般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的体全身临床症状,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心率等。
2、静脉输液及静脉用药的护理: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保证药物的准确、及时给予,注意输液速度。
3、发热的护理: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患儿有皮疹不能进行酒精擦浴,必要时使用退热药。
4、做好口腔护理: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漱口,可用金喉键直接喷于口腔糜烂部位,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5、饮食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喂养过程中注意卫生,以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6、皮疹的护理:手足部皮疹可涂炉甘洗剂。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破皮疹。防止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做好消毒隔离:每位患儿一支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在日光下曝晒。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8、并发症的观察:警惕并发心肌炎、观察患儿心率、心律、有无胸闷、气促、面色苍白,观察患儿精神反应、食欲、有无高热及呕吐、有无烦躁哭闹或睡眠不安、观察有无肢体抖动、出冷汗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其它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强,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1],多发生于3~7岁儿童,以柯莎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抽搐、腹痛、腹泻等,一部分病例合并脑炎、心肌炎,重者甚至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010年3~8月收治手足病患儿582例,经过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重视预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582例,男396例,女186例,年龄4个月~8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手足、口腔、肛门部位的皮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出现,且患儿病情轻重与手足口肛门部位皮疹数量不成比例,发热患儿566例,体温37.2~40℃,合并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6例,主要表现为心律快而不规则,呼吸急促,有心肌酶学的特异性变化,合并有脑炎患儿93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易烦躁,合并有胃肠道症状232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拒食或少食等,伴随其他症状276例,如流涎、流涕、咳嗽、精神萎靡、乏力等症状,临床经过及时抗病毒、抗感染及降颅压、营养心肌、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580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8天,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病毒性心肌炎。
护 理
加强消毒隔离,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一旦确诊,将患儿集中收治于手足口病区进行隔离治疗,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利用紫外线灯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病床、床头柜、床旁椅、墙壁、地面用1:1000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患儿前后消毒双手,患儿的呕吐物、粪便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患儿出院后进行病室物品的终末消毒,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对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为解除隔离的3个标准[3]。
高热的观察与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随时测量。小儿手足口病体温在37.5~38.5℃,可让患者多饮水,给予散热,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也可遵医嘱给予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剂,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对于高热患儿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心率增快等并发症的先兆症状,警惕并发症发生。
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①脑炎的观察及护理:本组患者582例中,入院时已合并有脑炎患者93例(16%),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惊厥、抽搐、头痛、呕吐、精神萎靡、易烦躁哭闹,对于此组患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惊厥、抽搐的程度,同时注意观察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及降颅压药物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