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及客观化研究进展.docVIP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及客观化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及客观化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及客观化研究进展 王洪京, 张春梅 (滕州市中医医院,山东 滕州 277500) [摘要]回顾了近十年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及客观化研究的文献,归纳为胃电图、胃镜像、X线征象、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HP感染、前列腺素、尿儿茶酚胺、胃肠激素、胃酸及胃蛋白酶、IgG及环核苷酸、内源性多肽及细胞因子、微量元素等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型 ;客观化研究 ;综述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不仅近期疗效显著,而且还能降低复发率。为了更好地提高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近年来各地学者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病理基础客观化研究方面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研究 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各地医家不尽相同,少则两型,多则八型。20世记80年代前后,如有分为脾胃虚寒、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血瘀气滞5型者[1];有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寒热夹杂、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胃阴不足、气血两虚、中焦湿热7型者[2];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情况,如李乾构等[3]分为脾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血停滞等证型;朱文锋[4]将消化性溃疡(胃疡)按肝胃不和证、肝胃积热证、胃阴亏虚证、脾胃阳虚证、瘀阻胃络证进行论治;郑筱萸[5]将本病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证、郁热证、阴虚证、虚寒证、瘀血证。罗伟生[6]经对本病146例观察认为肝胃郁热型居多,占50.7%,脾胃虚寒型占34.9%,肝气犯胃型占9%,其他证型仅占5.4%。吴鸿宾[7]通过对150例的观察,结果为肝胃不和占66%,脾胃虚寒占24%,郁热化火和气滞血瘀共占10%。田德禄[8]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中医辨证上存在显著差异性,胃溃疡的活动期以实证、热证居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以本虚标实居多,本虚为脾气虚或脾阳虚,标实为气血瘀滞或湿浊内阻,蕴积化热,而二者的静止期即愈合期、瘢痕期多表现脾气虚或脾阳不振。姚保泰[9]通过300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辨治规律的探讨,认为十二指肠溃疡虚寒型占91%、郁热型占2%、寒热错杂型占4%、气滞型占4%;胃溃疡虚寒型10%、郁热型占50%、寒热错杂型30%、气滞型占4%、血瘀型占3%、阴虚型占3%;复合性溃疡虚寒型占50%、郁热型占15%、寒热错杂型占20%、气滞型占10%、血瘀型占5%。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实证、热证逐渐增多。笔者通过对大量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镜检查观察和中医 证型的对照研究,认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型逐渐增多,从湿热入手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获得了较好疗效。但从近二十年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消化性溃疡患者湿热证型仅见少量报道。从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可以看出从四版~七版中,仅六版教材中把湿热中阻列入胃脘痛的证型,其他各版中均未把湿热中阻列入胃脘痛的证型。笔者认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应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气滞血瘀5型进行论治。 2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 随着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和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亦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证”的本质;在量化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的指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2.1 胃电图与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关系 王建华等[10]研究发现脾虚患者餐后胃电波幅明显低于正常,脾胃不和者餐后波幅明显高于正常。而肝郁脾虚组餐后波幅高低不等,大多降低,认为可能与该型虚实错杂而以虚证为主有关。黄贤樟[11]为进一步揭示脾虚肝郁型虚实错杂的本质,把该型分为脾虚为主兼有肝郁(Ⅰ型),肝郁为主兼有脾虚(Ⅱ型),脾虚肝郁均等(Ⅲ型)三个亚型,发现Ⅱ型患者餐后胃电波幅高于Ⅰ型、Ⅲ型和正常组,Ⅰ型患者的幅值又低于正常组,提示Ⅱ型患者在试餐后有胃运动功能亢进,Ⅰ型患者有胃运动功能减弱的病理生理改变。多数学者[12~15]的研究结果表明脾胃虚寒型的胃电波幅降低,郁热型和血瘀型电波幅升高,但对气滞型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2.2 胃镜象与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关系 肖会泉[16]探讨了消化性溃疡中医分型与胃黏膜象、幽门病变、溃疡部位等胃镜象关系。认为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肝胃不和明显高于脾虚胃热及脾胃虚寒;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及黏膜苍白的病例,脾虚胃热及脾胃虚寒明显高于肝胃不和;从幽门病变中,肝胃不和型,幽门不规则出现率明显低于脾虚胃热及脾胃虚寒;胃溃疡肝胃不和型明显高于脾虚胃热及脾胃虚寒;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例中脾胃虚寒、脾虚胃热明显多于肝胃不和。韩云等[17]通过对163例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诊断与中医分型关系探讨,认为肝胃郁热型中活动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