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统进化论-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第二十三章 系統典範和系統進化論
問題:
時間只能是一維的嗎?它可以有層次嗎?時間的層次是什麼?有何實質的意義?
物質世界只能退化,不能進化嗎?如何調和物質世界的退化論與生命世界的進化論?
型態、結構、組織等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演化?什麼條件下會進化?
23-0 導論
Prigogene(1977)指出:「在牛頓力學關於宇宙的概念中,時間本質上是一個與運動有關的參量。早在1796年Lagrange就把力學稱為是四維幾何學(即把時間視為是空間的第四個幾何分量,有如相對論)。本世紀在物理學中我們目睹的兩次偉大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都未修改牛頓宇宙模型的這個特徵。然而對時間的這種看法忽視了我們的經驗本質。例如在關於擴散或化學反應的熱力學表述中,時間的出現總是與不可逆性相聯繫(第二定律,熵增原理)。。。。除此之外,還存在一類與相干性結構和結構的演化有關的時間,生物的結構及其進化就屬此類現象。而今天在物理和化學中人們也知道了許多這種“耗散結構”的例子。因此我將把時間的描述分為三個層次:與運動有關的時間(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與熵(不可逆性)有關的時間(熱力學)、以及與耗散結構(或進化)有關的時間(非線性非平衡物理學)。在基於經典物理和量子力學定律的力學描述框架中,我們怎樣才能將這些不同的時間層次統一起來呢?對我們通常的自然概念來說,這種統一有何意義呢?」。以上這些現代物理學之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本章將以系統科學之研究成果的概括來回答。
系統科學不是單一學科,而是一個學門,凡是以系統為其研究對象的學科都是系統科學的一個分支,只不過是研究的著重點不同和切入的角度有異而已(參第一章)。作為一門跨學科的橫斷科學,系統科學所研究的不是各種運動(包括變化、演化等)型式的全部共同問題,而只是各種運動型式(例如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生態運動、思維運動、社會運動等)的某些共同問題。它不企望窮盡事物的所有部份及其所有相互作用的細節,而只是要找出決定複雜事物之特性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作用。且相對於機械化約論之不切實際的細分而言,它採用一種大而化之的方法來把握系統整體的複雜性。它為現代科學的眾多學科提供了有效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從而成為推動現代科學發展的巨大動力。它適應和反映了現代科學發展之統整化的普遍需求,因而加速了現代科學的統一和整合趨勢,並決定了這種統一和整合的整體發展方向。
23-1 系統典範的核心範疇
經過眾多領域之長期累積的成長,系統科學群已擁有足夠堅實而且豐富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成果,而可嘗試像所有較成熟的學科一樣,被建構成一個公理化的形式體系。這個體系將有自己的(不同與機械典範的)宇宙觀、世界觀、自然觀、科學觀和價值觀,有自己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思想(參第一章,1-4及表1-4-2),有自己的核心範疇、原理、定律和研究方法(參本章)等。因這種新思維方式繼承並進一步發展了工業文明之主流思維模式的機械典範,是現代和未來廣義信息化時代(或稱後工業化時代、或稱後現代)之主流思維模式的候選者之一,因此根據其主要特徵(以系統為研究對象)把此思維模式暫稱之為 “系統典範”。這個理論體系的核心範疇如表23-1所示,它們都具有下列的基本特徵:
具有與邏輯體系初始概念類似的邏輯性,從這些範疇出發可以合乎邏輯的建構出一個公理化的形式體系。
具有最大的普適性。理論上可適用於所有系統。
能反應系統科學之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徵(參下)。
能明確的與機械典範相區隔(參第一章及本章)。
能有助於理解機械典範所無法處理的複雜性系統。
表23-1:系統典範之核心範疇的定義(命題陳述)
系統 由相互作用的元素組織而成的,具有整體功能的統一體。 元素(要素) 構成系統統一體的各種不同功能單元
(具有相對獨立能力的功能子系統) 環境 存在於系統之外直接影響系統存在和發展的種種因素。 信息 物質運動的普遍屬性,它與物質與能量一起,構成了物質運動的三大要素。它有三個具體特性,分別是統計特性、語意特性和價值特性。 結構 系統內諸元素的聯結方式或組織方式。 功能 系統在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過程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能力和特性。
系統範疇
系統範疇的意義與特徵
“系統”是由相互作用的元素組織而成的,具有整體功能的統一體。它有如下幾個既有區別又相聯繫的特點:
開放性。系統必須要能夠與其外在環境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交流能量、物質、信息)才能存在、運行和演化。因此開放性(對環境開放)是系統得以存在、運行和演化的必要條件。
整體性。系統具有和它的構成元素迥然不同的整體功能,系統的整體功能不等於各構成元素功能的總和或疊加,故系統功能的整體性又稱為非加和性。另外構成系統的諸元素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由此組織成一個統一整體。沒有部份,固然沒有整體;離開了整體,部份也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