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信息种群共生理论及其模型研究-图书情报工作
>>
第 卷 第 期 2009年9月
﹨ ﹣
网络信息种群共生理论及其模型研究
1 2
肖 毅 王 方
1 2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武汉430079 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 武汉430074
〔摘要〕以生物学上的共生理论为基础,以网络信息种群共生体为研究对象,在概念界定和生存条件及行为方式
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建立数学生态模型的方法来探讨其共生规律,进而分析其共生效益。
〔关键词〕网络信息种群 共生模型仿真
〔分类号〕G201
ResearchontheTheoryandModelofNetowrkInformationPopulationSymbiosis
1 2
XiaoYi WangFang
1InformationManagementDepartment,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
2Archives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
〔Abstract〕Basedonthesymbiotictheoryofbiological,theconceptofthenetworkinformationpopulationsymbiosisisdefined,the
livingconditionsandbehaviorofthenetworkinformationpopulationsymbiosisareanalyzed.Thesymbioticlawisexploredusinga
mathematicalecologicalmodel.
〔Keywords〕networkinformationpopulation symbiosis modelsimulation
在自然界中,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两个或多个种群 并且创生出新的组织形态结构,形成所谓的特殊“共生
相互依存共生的现象非常普遍。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 体”。
究均表明,自然界的许多生物种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 我们认为,网络信息种群共生是网络信息种群与
中形成了极其精确和完善的系统,它们具有简单且精 其生存环境中其他因子(如竞争种群、协作组织等)基
妙的结构、可靠且协调的功能,能高效地利用物质和能 于某种共生基质,通过共生界面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
量。网络信息种群作为一种特殊的智慧型生命体,在 的交换,产生并分配共生能量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生态环境(由自然、人口、政治、经 由这一概念可知,网络信息种群共生具有以下几
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组成的宏观网络生态环境和由网 个基本特征:第一,是指两个(及以上)网络信息种群
站、服务供应商、用户、公众组成的微观网络生态环境) 间的共生关系;第二,至少对其中的一方有利;第三,往
时,同样表现出“共生”的行为特征。因此,研究其共 往形成一种新的特殊结构形态,即共生体;第四,是网
生规律,对于增强网络信息种群应对复杂网络环境的 络信息种群适应环境的结果。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网络信息种群共生的构成要素
从共生系统的构成来看,共生包括四个要素:共生
[1]
1 网络信息种群共生理论 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 :
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关系基本的能量生产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