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高工操作技能与相关知识第一单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输高工操作技能与相关知识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三级保养检修多级泵 一、学习目标: 学会按技术要求拆检多级泵,掌握各部件的检修标准。 二、使用工具:梅花、开口扳手各一套、直尺、塞尺、铜棒、锤子、剪刀、拉力器、夹把启子、平口螺丝刀、游标卡尺、卡钳。 三、操作步骤 (一)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完成一、二级保养的工作内容。 2、准备解体离心泵使用的各种测量用具和仪器。 3、准备测量校验使用的各种测量用具和仪器。 4、准备好装配,更换用的磨损部件和润滑油(黄油) (二)拆卸步骤:(D型泵) 1、关闭泵出入口阀门,在过滤缸和出口处放净泵中液体,若泵体内液体是油,则需事先用热水置换干净。 2、拆掉对轮销钉和弹性胶圈,断开联轴器,挪开电机。 3、拆下泵的地脚螺丝和冷却水连接管线,把泵转移到检修平台上。 4、拆卸轴承体:先拆下前后侧的轴承体连接螺栓,然后用拉力器取下轴承。 5、拆卸盘根压盖:拆下压盖与泵体的连接螺母,并沿轴向抽出压盖,然后取盘根。 6、拆卸尾盖:拆下尾盖尾端之间的连接螺母,卸下尾端,然后把轴套,平衡用力及平衡环用拉力装置取出。 7、拆卸穿杠:拆下穿杠两端的螺母,抽出泵各端的连接穿杠。 8、拆平衡管,打下平衡管两端法兰固定螺丝,取下平衡管。 9、尾端拆卸:用铜棒和锤子轻敲后端的凸缘使之松脱后即可卸下。 10、拆卸叶轮;用两把夹把启子对称放量,同时撬动卸下叶轮。 11、拆卸中段:用撬棍沿中段两脚撬动,即可取下,再从中段上取下密封环,拆下挡套和导翼,而后即可拆卸其它零件,直至吸入口。 12、拆卸泵轴;拆到前段时,可将泵轴抽出,然后取下联轴器和前轴承。 13、拆下各部件用柴油清洗干净,按拆卸顺序摆放,以便进行检查测量。 (三)各部件检查内容 1、弹性胶圈:弹性良好,不硬化,内孔不变形,胶圈没有裂痕。 2、联轴器:外圆平整无变形,边缘不缺损,端面平整,胶圈孔无撞痕。 3、对轮销钉:销钉螺纹不凸,与螺母配合间隙良好,弹簧垫正常。 4、轴承:不跑内外圆,沙架不松柜轴承径向间隙合格。 5、压盖;压入均匀,无裂痕,螺丝孔对称。 6、轴套:磨损不严重,表面无深沟,划痕,与键、轴配合良好。 7、平衡盘:均匀磨损不超标,与键、轴配合良好。 8、平衡环;磨损较轻,固定螺丝完好。 9、平衡管:畅通,不堵塞。 10、叶轮:静平衡,出入口无磨损,流道通畅,键销口处无裂纹。 11、泵轴:弯曲度是否合格,是否磨损有裂纹。 (四)装配操作 1、装配离心泵时,按泵的装配高低要求进行,一定要按先拆后装,后拆先装的步骤进行。 2、安装转子时,叶轮、档套、轴套,平衡盘,密封环都要检查同心度。 3、装配时各泵件必须是齐全完好,各固定螺丝紧固。 4、装配中各密封润滑部分要涂上黄油。 四、技术要求 1、检查前后轴承,测量轴承间隙,应符合下表4-1-1 表4-1-1滚动轴承间隙要求表 轴承直径 mm 径向间隙 新滚球轴承 新滚柱轴承 最大许可磨损量 20-30 0.01-0.02 0.03-0.05 0.1 35-50 0.01-0.02 0.05-0.07 0.2 55-80 0.01-0.02 0.06-0.08 0.2 85-120 0.02-0.03 0.08-0.10 0.3 130-150 0.03-0.04 0.10-0.12 0.3 表4-1-2滑动轴承(轴瓦)允许间隙表 轴径 mm 间隙,mm 1500r/min 3000r/min 30-50 0.075-0.16 0.17-0.34 50-80 0.095-0.195 0.20-0.40 80-120 0.23-0.46 0.23-0.46 120-180 0.15-0.285 0.26-0.53 180-200 0.18-0.33 0.30-0.60 1)轴承内外圈面应无滑痕,球粒应完整无损。 2)轴承内外圈与泵件的接合产应为过度配合。 3)轴与轴瓦每侧间隙应相等,以保证轴处在中心位置,而且侧间隙应等于顶间隙的一半,轴瓦允许间隙也可按下式计算: 直径间隙=0.001d(mm) 式中:d-轴的直径,mm 轴瓦间隙测定:轴瓦两测间隙测量一般用塞尺插入轴瓦的四角测得,塞尺插入深度约10-15毫米。 4)轴瓦顶部间隙的测量 (1)将粗0.1毫米,长50-70毫米的铅丝放入轴颈的两处,在下轴瓦接合处相对应放正铅丝。 (2)为了压得均匀,常在轴瓦接合面上的四角放上厚约0.5毫米,长12毫米宽8毫米的四片铜片,将上瓦扣上,均匀紧固螺丝。 (3)然后打开轴瓦端盖螺丝,那么上下瓦用千分尺测量铅丝厚度,可算出轴瓦前后两端顶部间隙大小。 (4)计算: 轴瓦顶部间隙(前侧)=A1-(B1+B3)/2 轴瓦顶部间隙(后侧)=A2-(B2+B4)/2 式中:A1、A2 —— 铅丝的厚度,mm。 B1、B2、B3、B4—— 铜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