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囚及诚信
死囚及诚信
2002年4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一则题为“重庆助学贷款遭遇尴尬,两三成学生赖帐不还”的文章。2002年3月的《深圳晚报》报道了北京地区助学贷款大约有10%左右收不回来,大学生何以重利轻义,赖帐不还,诚信不如唐代的死囚呢?
死囚是应判死刑或已判死刑但还没有执行的囚犯,诚信既是一个日常话语,又是一条法律原则。从日常话语来看诚信就是诚实信用,它的反义词是欺诈,所以诚信就是老老实实守信用、不欺诈,这或许是对其最简单也是最准确的诠释。从法律术语来看,诚信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被奉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德国学者施塔姆勒(stammler)将诚信原则与“爱人如己”的人类最高理想联系起来,认为诚信原则是这种理想的体现,符合这种理想即符合诚信原则[1].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诚信原则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含有“信”的因素,即法律关系一方应顾及他方利益,二是含有诚的因素,包括成人成己,成其事物,三是含有遵从交易习惯[2].无论是从日常话语还是从法律语义来看,诚信都是诚实守信不欺他人,而死囚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江洋大盗之辈,他们始终与残忍、狡诈联系在一起。死囚与诚信之间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或许能改变这种看法。
“辛末,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3]“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4]
求生是人的一种本能。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唐太宗纵遣天下死囚,约定第二年秋天来京受死,结果是纵谴的三百九十名死囚,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问题一是死囚何以能视死如归?问题二是死囚既然被纵谴,又无人督帅,按说已脱离危险地带,生命诚可贵,何不逃之夭夭了而前来受死呢?这说明在死囚价值观念中有比生存安全更重要的东西存在,这就是诚信,问题在于是死囚何以诚信如斯,置宝贵的生命于不顾,前来就死?
原因大约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唐律》不严不厉,疏而不漏,得古今之中平,尽去前朝酷刑,套用今天的话说,《唐律》属于良法之治,《唐律》在制定时也本着法务宽简,宽仁慎刑的精神进行编纂。
李世民从安人宁国的需要出发,在立法方面确定了务求宽简的原则。他说:“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赦令》)。立法不仅应当由繁而简,而且应当去重从轻,即“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刑法》)。他还特别强调,法律一旦制定之后,要力求稳定,不可“数变”,“不可轻出诏令”。“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自今变法,皆宜详慎而行之”(《资治通鉴。唐纪十》)。凡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贞观政要。赦令》),切忌草率从事。对待立法或修改法律,应持慎重态度,不能朝令夕改,轻易变更法度。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李世民即位之后,就命令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重新修订了《武德律》,并于贞观十一年颁行了《贞观律》,同时还编制和删定大量令、格、式作为律的补充。本来唐高祖李渊制定《武德律》时,就曾经“尽削大业所用烦峻之法”,《武德律》比隋律已经减轻了许多。可是在贞观年间,李世民仍然认为“旧律令重”,所以对《武德律》又作了重大的修改,共立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蠢,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资治通鉴。唐纪十》),尤其对死刑一再从轻,改为流刑,并删去“兄弟连坐俱死”之法。这样一来,比从前的死刑规定,几乎减少一半。此外还制定了“议、请、减、赎、当、免”的制度(见《旧唐书。刑法志》)。
二是在死刑适用上遵守严格的程序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案,唯据律文,虽情有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呼!”“决死囚者,二日中五复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者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活者甚么,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5].唐太宗认为,死刑至重,事关人命,须格外重视,所以对死刑犯要实行三覆奏,向皇帝报告三次,目的是对死刑的实行与否能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是否实行死刑,因为唐太宗清楚地认识到对人犯实行死刑并不是统治者的胜利,而是统治者在治理国家,德化社会过程中的一种无奈。然而百司断案、唯据律文,虽情有可矜,而不敢违法,不能体悟圣意,其间必有冤枉者。实行三覆奏,把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图集 11SG814: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pdf VIP
- 电商平台客户投诉处理协调配合措施.docx VIP
- 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PPT课件.ppt VIP
- 标准图集-新型城镇化-智能灯杆.pdf VIP
- 11SG814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图集.docx VIP
- 2024年11月江苏苏州市中医医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招聘编外人员笔试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doc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doc VIP
-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企业标准.doc VIP
-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docx VIP
- 电商平台纠纷处理与客服投诉管理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