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洮河上游森林保护经营现状及建议
洮河上游森林保护经营现状及建议
摘要洮河上游森林处于高山草甸草原向草甸草原的过渡带,对下游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其自然概况及经营现状,在分析林地土壤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区经营建议,以期促进林区的经营开发。
关键词洮河上游森林;经营现状;土壤状况;建议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洮河上游森林肩负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职责,其保护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洮河下游乃至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片森林处于高山草甸草原带向草甸草原的过渡带,具有高山森林草原阴湿寒冷的气候特征,若管护经营不利,致使林线后移,林地极易被草地所替代,则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1]。因此,该林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经营显得尤为重要,碌曲县双岔林场恰处于该地带,负责经营管护着这片森林。
1自然概况
双岔林场位于甘南州碌曲县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东经102°33′~102°58′,北纬34°17′~34°41′,为洮河上游最西端的一段森林。洮河自西向东流经林区,地势高,相对高差小,沟谷开阔,轻度切割,海拔一般在2 900~3 800 m,最高峰海拔3 955.9 m,最低点海拔2 812 m,相对高度在300~400 m,坡度一般为20~38°。
林区地质构造属秦岭西端复杂构造带,地面岩石属海相沉积变质岩,以板岩页岩为主,由于这种岩石矿物质成分复杂,所以形成土壤极宜于森林植物区系的生长发育。土壤有高山草甸土和山地棕褐土2类,海拔在3 400 m以上草原灌丛其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海拔3 400 m以下暗针叶林内为棕褐土,阳坡柏木林内,由于蒸发量大形成炭酸岩棕褐土。整个林地腐殖质层中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保水性能强。
林区气候特点是气温低,热量不足,海拔高,地形复杂,受高原气候的制约,灾害性天气频繁,但水分较为充沛,气候高寒且比较湿润,年降雨量为450~650 mm。地貌类型有高原、高山、亚高山地和河谷地,由于沟谷切割,存在有阴坡、山坳等小地形,这些地形为山区提供了更湿润的环境,促使其中天然生长有云杉、冷杉林。大面积的高原和阳坡均为草地,但部分较为开阔的阳山坡上分布有圆柏林,林场以西为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
双岔林场处于高山草甸草原带向草甸草原的过渡带,境内的草原、森林和高山灌丛呈镶嵌形式出现,它们相互依存,充分利用环境,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生态、生产、生活资源。
2森林经营现状
双岔林区仅有森林面积约120 km2,但经80余年,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近30多年的大规模采伐利用等不合理的经营,使林线大幅度后移,林相破坏严重,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约有25 km2的林地沦为无林地,长期下去,森林将会被草原所代替,失去生态平衡。草原的水源涵养能力远不如森林[2-3]。杜巴赫对森林和草地上的径流进行过比较,认为前者径流系数为0.01,而后者则为0.91。若森林疏密度降低,则其控制地表径流的作用也随之削减。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立木结构、灌木、草被和苔鲜等多层结构,以及林下的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的厚度。林分稀疏其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等能力也必然下降。据调查,现有林地平均郁闭度在0.2~0.4,蓄积量在40~119 m3/hm2。
同时,双岔林场地处洮河上游,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十分重要。森林覆盖率低,仅14.6%左右,且林分比较稀疏,经营强度低,过早采伐对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都是不利的。
3林地土壤概况分析
山地阴坡沟洼为云杉、冷杉所分布,林下土壤和周围有所不同,土壤腐殖质积累较多且深,腐殖质中的有机质可达15%左右,厚度可达60 cm。腐殖质层(A)为酸性或微酸性,淀积层(B)逐渐转为微酸性或中性。B层一般较薄,仅厚15~20 cm。母质多中性或微碱性,间或有钙积层。腐殖质层或整个土层虽为酸性或微酸性,但水介酸度不高,而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较大,故该土壤为灰褐色森林土。据调查,当地无霜期仅21~66 d,但林区无霜期比草原多21~44 d,这就起到了森林对牧场的防护作用,使当地畜牧业受益。
双岔林地土壤肥沃,适宜云杉、冷杉林生长,主要表现为腐殖质积累丰实,而又未形成泥炭化、沼泽化。虽为暗针叶林,但并无灰化且盐基丰富,地形有一定坡度,支配分散,母质为泥质板岩,且为构造地形的褶皱带很疏松,便于根系下扎,淀积层(B)较薄,矿物质较丰富,全磷含量较高,在0.34%~0.10%。
双岔林区土壤条件优越,具有最适应云杉、冷杉林生长的立地条件,且生产能力很高。根据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云杉、冷杉林在双岔的山地阴坡为顶级森林群落,即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云杉、冷杉林最终要演替成为该地区最稳定、最平衡的
文档评论(0)